第兩百三十五章 少司命(第1/2 頁)
沉聲道喝之語落,秦王政末了又是輕輕一笑,長信侯嫪毐自然該死,但其所作所為還不到該殺的時候,如若驚動,後患無窮。請百度搜尋
法制之道,後發制人,然法制貫徹,又先發束人,雙管齊下,才有法制之玄妙,整個這處區域不大的房間,昌平君等拱手一禮,雖無言,已經表明心意。
“我王,蘄年宮將士必與王同在!”
馮去疾心震撼萬分,此番言論從一個不過二十出頭的秦王政口道出,而且還是從如今『亂』象叢生的局勢下道出,寧可捨身醒世也不遠苟活偷生。
秦國有此王,何其幸哉!
“秦國法治精要,盡在我王手,蘄年宮內,必將為嫪毐的葬身之所。”
昌平君熊啟輕嘆一聲,身處高位久矣,似乎也隱約的忽略秦國傳承已久的法治,這種情況似乎從孝先王以來,開始蔓延了,否則,焉有信候呂不韋、長信侯嫪毐之事。
“諸位放心也!”
“嫪毐若是成事之人,何待今日?既到今日,得遇嬴政,又何能成事?”
秦王政再次言語,罷了,又是一震聲震屋宇的哈哈大笑,那長信侯嫪毐想要攻殺自己,而自己也想要借其之身,重整國政,重整大秦法治根基。
於秦國而言,一天下大勢近在眼前,越是如此,越是不能『亂』,凡是攔阻在秦國一天下腳步之前的,都將被湮滅。
“老臣雖老,仍有餘力,我王如此,臣豈能縮後。”
靜默在床榻的剛成君蔡澤沉『吟』許久,亦是長嘆一聲,拱手拜禮,腦海回想著己身出生之地的燕國,心更是迸出無的感慨。
昔年燕國子之攝政,『逼』的三代燕王束手無策,以至於不得不將燕王之位禪讓於子之。然則,倘若當時的燕國三王有一王能夠如眼前之秦王政,何至於三世之『亂』。
其後的燕昭王雖赫赫有名,子之攝政之時,還不過是太子,雖得燕國民眾擁戴,而且大義加身,卻仍舊處處避著子之的鋒芒,處處先保全己身在圖謀平『亂』。
後雖割地獻齊,換來齊軍的幫助,平『亂』功成,登位稱王,一時間,列國諸人稱讚不已。然而與眼前秦王政相,蔡澤無法置評。
諺雲:螻蟻尚且貪生,況於人乎!
秦王政只有二十二歲,尚未加冠親征,真正的秦王威勢不顯,雖如此,在常人眼的求生方略在其看來卻是雕蟲小技,秦國有此君,福禍難料。
******
“太極玄一,陰陽兩氣!”
“陰陽家雖劍走偏鋒,但天地陰陽,五行輪轉,對於治病救人,東君閣下的手段應當也不會玄清弱,何以如此?”
陰陽家內,東皇太一為至高無的存在,日、月、星三大護法在側環繞,其下五行長老分管五堂,成整個陰陽家的主體脈絡。
其內在所修雖然都是一些攻伐手段甚是強橫之招,但陰陽共濟,凡是入化神的陰陽家武者,都有足夠的陰陽造化能力,生死輪轉,輕而易舉。
雖不若道家《玄牝之門》之精妙,然萬法同源,亦有神妙,今日,陰陽家東君在側,如若出手,解決剛成君蔡澤身的麻煩不是難事。
“論生機之勃發,道家天宗的玄牝之力自然在陰陽家的手段之,秋蘭兮蘪蕪(mi wu),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
“若是我陰陽家的少司命歸位,或許以其九宮萬化之術,可以與玄牝之力相媲美,眾生之內,東皇閣下仍舊在探尋其下落。”
“剛成君位高權重,有大師在此,我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出剛成君蔡澤所在庭院,重臣各各位,尊秦王政之令,再次對於蘄年宮的各處給予巡邏,如今之際,只有以秦王之法,靜待以觀,以逸待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