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實戰,驗證修行成果。(第1/3 頁)
街面上,絕大多數的商販,都知道了王越大師有一位叫王希堯的弟子。
王希堯不但為自己揚名,同時也為師父王越和劍館揚了名。
對此,王越很是滿意。
劍術上,王希堯沒什麼天賦。可是在為人處世,接人待物方面,王希堯比劍館的其他弟子要老練穩重,哪怕是史阿都有些不如。
讀過書,和沒有讀過書的人,還是有一些差別。
季雲找到王希堯,說道:“王師弟,師父要見你。”
王希堯說道:“我現在就去師父那兒。”
來到王越的住處。
王希堯施禮道:“弟子見過恩師。”
王越點了點頭,撫摸著鬍鬚說道:“你的德行無虧,老夫決定,今天正式傳授你劍術。”
王希堯高興道:“多謝恩師。”
王越問道:“希堯,你能不能告訴老夫,你為何要學劍?按理說,你讀過書,可以拜在大儒的門下,那樣你以後就有了做官的渠道。學劍,做遊俠,哪怕劍術再高明,也會被人瞧不起,遭到歧視。”
洛陽城裡的大儒,還是有很多的。像蔡邕,宋忠,盧植等人,都是有名望的讀書人。他們都非常受人尊敬。
王希堯為了拜師,跪在劍館的大門前,直至昏厥,誠心可加。有這樣的毅力和誠心,去大儒門下拜師,有六七成的機率也會成功。
王希堯說道:“回恩師的話,弟子來劍館拜師學劍,起初只是為了不餓肚子,謀求每天能吃上兩頓飽飯。可是當跟隨大師兄學了劍術以後,弟子逐漸喜歡上了劍術,也很享受練劍的感覺。文以載道,弟子覺得,劍亦可載道。”
“好,好,好。”王越連說了三個好字。
若是王希堯的話是出自真心,那麼就算他在練劍上沒什麼天賦,將來也一定可以在劍術上有一番成就。
天資天賦固然重要,可是別忘了,勤能補拙!
王越抽出長劍,說道:“劍術的四個境界,你大師兄已經和你說過了吧?”
王希堯點頭說道:“劍術技藝可分為熟練、入微、意境、合一四個境界。大師兄向我解釋得很清楚。”
王越說道:“熟練和入微,是基礎。哪怕再愚笨的人,只要用心練劍,花個幾十年的苦功,也能做到劍術純熟,甚至對力道的控制精細入微。可是意境這個層次就不一樣了,需要有自己的‘道’。你剛才說得不錯,劍也可以載道。當你什麼時候心中有了屬於自己的‘劍道’,那麼你就算踏入了意境的層次。至於人劍合一,則要看機緣,更需要心靈上的突破。”
劍術中的精髓,王越是到了四十歲以後,人過不惑之年,才領悟了一些。沒想到,王希堯年紀輕輕就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實在是難能可貴。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王越的講解,讓王希堯兩眼放光。讓王希堯對劍術技藝的四個境界,有了新的認知。
熟練和入微,是屬於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專心,肯下苦功,就一定可以做到。
但是意境這個層次,就是涉及到了心靈和意志。
當劍客可以把自己的意志融入到了劍術當中,劍法自然而然就會有了劍意。
人劍合一,是要找到人和劍的平衡點,需要人和劍真正的協調,賦予手中的劍“生命”。只有這樣,才有機會領悟人劍合一的奧妙。
王越給王希堯演練示範劍術。
同樣是劍術的八個基礎招式,同樣的一套劍法,王希堯施出來,史阿施展出來,和王越施展出來,就有著很大的不同。
王希堯的劍,雖然穩,但是死板。
史阿的劍,速度快,用勁巧妙,精細入微。
王越的劍,則猶如靈蛇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