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肉票(第1/2 頁)
時間一天天過去,轉眼間暑假已經來臨。
炎炎夏日,熱浪滾滾,人們也變得迷迷糊糊,彷彿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訊息傳來,猶如一盆冷水,澆醒了所有的人。
1957 年 7 月份,政府開始印發肉票。
漢民每人每月,可以供應豬肉六兩到八兩,回民每人每月,可以供應牛羊肉一斤四兩。
這個訊息讓很多人感到震驚和困惑。
在這個年月,糧食供應緊張,人們的生活十分艱難,本來可以買點肉填補一下肚子,現在卻成了一種奢望。
五一勞動節的時候,政府還會供應鮮魚,端午節也會供應粽子,這些都是按照戶口本的,人數定額分配的。
供應的日期是在,節日的三到七天內,售完為止。
這個訊息讓很多人感到無奈和失望。
大家本來希望能夠在節日裡,品嚐到一些美食,現在看來也成了一種幻想。
但是對於這個時期的人們來說,沒有什麼事是不可以接受的,大家積極地適應和應對。
不就是少吃點肉嗎?以前不是也吃不到嗎?最起碼每月還有幾兩肉,可以解解饞。
這要是放在舊社會,你還想吃肉?餓死都不一定有人管你。
除了肉其它的蔬菜副食品,還是放開供應的,這是個好訊息。
四合院裡很多人的影響都不大,就像劉海中家裡,一家五口人,每月三斤多肉,一週吃半斤,再配上點雞蛋,也是很好過的日子。
最傻眼的要數賈張氏,本來糧食就沒她的份,現在連肉也沒了?那以後是不是還有其它的票證?
他們家只有賈東旭有幾兩肉票,都不夠她一個人塞牙縫的。
坐在自家廊簷下,嘴裡不停的唸叨:“這可怎麼過呀!沒有饅頭也就算了,現在連肉也吃不到了。”
一副神經兮兮的樣子,對於像她這樣嘴饞的人來說,這簡直是晴天霹靂。
院子裡玩瘋了的棒梗,一點也沒有感受到,有什麼不同的,家裡的人都疼他,每月還專門給他留點米麵票。
大人們吃的是窩窩頭,就他一個人吃的是白麵饅頭還有糙米粥,就連賈張氏都吃不到,每次吃飯她都會對兒媳婦橫眉豎眼的。
劉大壯的家裡,又回到了以前的樣子,開始吃起了夜宵,不過沒有以前那麼勤快,隔上天吃一頓。
這種吃法還沒辦法排除何雨水,因為兩個兒子都跟她親,萬一說漏嘴那得多尷尬?
每次吃的時候提前告訴她,讓她夜裡過來。
傍晚夕陽的餘暉,灑在中院的每一個角落,大家又聚在了這裡,參加每月一次的宣傳活動。
這已經成為了這裡的一種習慣。
出門時都帶著自家的長條凳,這種凳子可以坐兩個人,由普通的木頭製成。
有些人家的凳子上刷了點漆,顯得更加美觀,但大多數人都不會這麼做。
對於他們來說,幾塊爛木頭做成的凳子,已經足夠使用了,沒有必要再去浪費精力和金錢。
現在的院裡人真不少,接近六十人,這也算是這一片人最多的大院了。
大家都像往常一樣,找好自己的位置,把凳子放好,一家人就可以坐下聽了。
易中海跟劉海中都沒有吭聲,讀檔案這種事情,還是要交給閆埠貴來。
他的聲音字正腔圓,而且從來不會卡殼,讓大家都能夠聽清楚每一個字。
閆埠貴清了清嗓子,開始宣讀檔案。
他的聲音傳遍了整個中院,讓每一個人都能夠聽到。
他讀的內容,主要是領袖的思想,以及上山下鄉的政策,讓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