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清官?(第1/2 頁)
第43章 清官?
前一天,李令月還在折磨李治。
轉眼第二天,她就開始折磨禁軍了。
李令月準備好的“三顧茅廬”,結果只去了兩次,禁軍統領也就跟著魔怔了。
整個隊伍,突然就像開掛了一般,除了拉屎吃飯,把所有的時間,全都用在了趕路上,不到三天時間,隊伍就提前抵達了鄜州府。
鄜州城外三十里的官道上,一眾官員排著整齊的佇列,迎接李治的到來。
李令月跟在李治身後,接受官員的跪拜。
李治時期,國家區域被分為十道三百六十州一千五百五十七個縣。
十道分別是: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嶺南道。
其規模,相當於今天的超大的省份,最高官員不是刺史,而是朝廷下派到地方御史。
與八品的監察御史不同,道級御史從三品,主管地方民政、財政、法政。其地位,類似高官級別。
每個道下面又管轄十幾個州,州相當於今天的市,州的最高官員,才是刺史,相當於今天的市長。
“關內道御史中丞楊闊,恭迎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個身形消瘦的中年男人,率先出列,朝李治行跪拜禮。
在他身後,跟著跪了一大幫官吏,均為受災州的刺史,以及下轄的縣令。
那個叫楊闊的御史中丞一出現,就立刻引起了李令月的注意。
原因無他,堂堂關內道“一把手”,二十七個州的“頂頭上司”,在面見皇帝時,居然穿著打有補丁的官服,但凡正常申領朝廷的俸祿,也不至於窮成這樣,這很不正常。
“楊卿,快快請起!”
李治很是動容,親自上前將楊御史攙扶起來。
受寵若驚的楊御史,身子有些顫慄,長袖不斷擦拭眼淚,連聲請罪:
“微臣無能,讓關中百姓連年遭受蟲患,請陛下降罪責罰!”
李治拍了拍他的手背,笑著寬慰道:
“蟲患本是天災,豈非楊卿之過,楊卿這些年為大唐砥節奉公,保境安民,朕都看在眼裡,勿要自責!”
“陛下!”楊闊老淚縱橫,高呼一聲,又跪了下去。
“微臣愧對聖恩,死不足惜,而今陛下親自駕臨,我關中的百姓,終於有救了!”
李治尷尬地一笑,又將楊闊攙扶起來。
不知怎的,對於這個楊御史,李令月始終對他持懷疑態度。
在她看來,一個人,要想裝富很難,但扮窮卻很簡單。
楊闊的行為,怎麼看,都像是刻意在李治面前賣慘。
賣慘當然有好處,可以迅速博得李治的寬容和諒解。
要知道,這些年關中平原蟲患不斷,就算認定為天災,可楊御史作為關內道的一把手,怎麼說,都負有‘治理不善’的責任。
退一萬步說,即便他是一個清廉的好官,可為官者,除了清廉外,更重要的是有治理地方的能力,沒有施政才能,光有一身清廉又有什麼用。
眼下的局面,急需一些真正有才能,肯幹實事的好官,而不是那種品德高尚,平庸無能的‘好官’。
李令月先入為主地將楊御史歸納到第二種,她總覺得這個李治口中的‘愛卿’,極有可能也一個逢場作戲的演員罷了。
然而很快,她就被打臉了。
回城的一路上,楊御史一直跟在李治身邊,不斷地彙報當下災區情況。
多少良田被毀,多少人口和牲畜餓死,多少百姓流離失所……每項資料都精確到個位。
這期間,李令月插話問了對方好幾個問題,比如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