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晉伐秦麻隧之役(2)(第1/2 頁)
第二段:“文公親自身披甲冑,登山涉水,經歷艱難險阻,征服東方的諸侯,虞、夏、商、周的後代都向秦國朝見,這也就已經報答過去的恩德了。
鄭國侵犯秦國邊界,先君文公率領諸侯和秦國共同包圍鄭國。結果秦國不和我國先君文公商量,擅自和鄭國訂立了盟約。
諸侯們都痛恨這件事,打算和秦國拼命,文公恐懼,安撫諸侯,使秦軍得以平安回國而沒有受到損害,這就是我國有大功勞於秦國之處。”
這一段,則純粹就是胡說了。
晉文公即位後,確實在短短數年間便建立了霸業,天下諸侯都歸順,紛紛到晉國朝見晉文公。
但從來沒聽說過,有哪個諸侯去秦國朝見的。
魏相居然憑空捏造出這個歷史來,真是無語,還說因此就算是報答了秦國大恩。
公元前630年,晉國邀請秦國一起出兵討伐鄭國,兩國聯軍包圍了鄭國。
但魏相居然說,兩國包圍鄭國是因為鄭國攻打秦國邊境。
鄭國離秦國千里之遙,怎麼打邊境?這又是說謊。
當時由於鄭國大夫燭之武赴秦營,向秦穆公講了利害關係。秦穆公終於明白,兩國伐鄭對秦國沒有半點好處,於是便私自撤軍。
這事是事實,但魏相居然說因為此事,天下諸侯都痛恨秦國,紛紛要求討伐秦軍。
最後晉文公出面安撫了大家,這才放秦軍安全回國。
有這事麼?沒有,完全是魏相描黑秦國之言,居然還說有功於秦國,真是笑話了。
第三段:“不幸,我先君文公去世,貴先君穆公不善,蔑視我們故去的國君。
以為我先君襄公軟弱可欺,突然侵犯我們的殽地,斷絕我們同友好國家的往來,攻打我們的城堡,亡滅我們的滑國,離散我們的兄弟之邦,擾亂我們的同盟之國,顛覆我們的國家。
我先君襄公沒有忘記貴先君穆公過去的勳勞,但又害怕國家被顛覆,不得已發動殽地之戰。
最後還是願意,在穆公那裡解釋以求赦免罪過。
穆公不聽,反而親近楚國來謀害我們。天意保佑我國,楚君成王喪命,穆公因此不能在我國稱心如意。
穆公、襄公去世,康公、靈公即位。秦康公是我國穆姬所生的,但又想損害我們的公室,顛覆我們的國家,率領我國的內奸,以動搖我們的邊疆,因此我國才有了令狐這一戰役。
秦康公還是不肯改悔,又進入我國河曲,攻打我國涑川,掠取我國王官,割斷我國的羈馬,因此我國才有了河曲這一戰役。
東邊的道路不通,那是由於康公同我們斷絕友好所造成的。”
這一段,主要講了秦、晉之間三次戰役。
一是崤之戰。
這場戰役,秦國根本沒有絲毫要進犯晉國之意,秦國當時是異想天開想拿下鄭國,因為訊息走漏,只好順手滅了滑國而退兵,結果在崤山被晉國伏兵全殲。
此戰後,讓秦國徹底對晉國死心,從此便與楚國結盟,以對抗晉國。
這裡卻被魏相說成是秦國主動進攻晉國的崤山,秦軍被全殲後還說,晉國主動向秦國解釋。這完全是無中生有,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至於秦國順手滅了滑國,當然有不可取之處,但總不能說是秦國主動向晉國進攻吧。
二是令狐之戰。
這一戰秦國是真冤。首先是晉國死了國君,當時趙盾等人慾擁立在秦國為亞卿的晉國公子雍回國即位。
秦國本以為從此秦、晉之間又可以友好相處,非常高興,所以派兵護送公子雍回國。
結果晉國變卦,不想擁立公子雍了,那你遣使去說一聲啊。
結果晉國卻出大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