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看著如此醉人的夜空,奕歌心如無風的的湖面般平靜。“六識不滅,六根清淨,六塵幻滅,心中有佛而後心中無佛,無佛便是佛,吾便是佛”奕歌心中突然冒出了本尊阿彌陀佛的佛像右臂上的那行字,“狂僧這狂僧是什麼人呢?他留下的這行字似乎大有學問。比較似內功心法”奕歌眼望星空想了半天,突然一絲說不上來的頓悟感覺湧上心頭,眼前便如豁然開朗。佛書有云,所謂六識,便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塵便是色、聲、香、味、觸、法。而六根呢,便是連線六識與六塵的一座橋樑。六識發動六根而接觸六塵,六塵映入六根而由六識判別及記憶,再從六識的記憶中顯現出來,發動六根貪取六塵,就這樣互動回還而造成生生死死之流。只要人的意識還在,那他的六識便在,所以稱之為“六識不滅”。既然“六識不滅”,那麼便要“六根清淨”。“六根清淨”應從身心的兩方面著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把不好的念頭斷掉,稱為修心。把不好的行為斷掉,稱為修身。修心修身的目的是在於守護根門,即是守衛保護住六根的大門,不讓壞事從六個根門之中進入心田,以致種下生死流轉的禍苗。六根不執六塵,不受六塵的支配與誘惑,那麼,六根就從六塵之中得到了解脫,解脫了的六根,便是自由的六根,自由的六根,自然可以彼此互用而不分界限。這個自由的六根,也就是清淨的六根,因為自由的六根雖然仍與六塵打交道,但已不受六塵的引誘而造生死的染汙之業,所以稱為“六根清淨”。“六根清淨”了,就能六根互用。所謂六根互用,那是說,六根之中的任何一根,均可兼備其他五根的功能。眼能見色,也能聞聲、嗅香、嘗味等,耳能聞聲,也能見色、嗅香、嘗味等,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一樣。“六根清淨”。六識不受六塵的引誘或矇騙,所以便是“六塵幻滅”。
奕歌悟出了“六識不滅,六根清淨,六塵幻滅”的含義,瞬間心如止水。原來這狂僧所留的這行字乃是佛門的上乘內功心法,意在使修煉的人達到“六根清淨”的境界,然後“六根互用”。“六根互用”便如憑空多長了幾雙眼睛,幾個鼻子,幾雙耳朵,身邊的一切風吹草動,皆逃不出自己的掌握。首先從心理上便處於不敗之地。奕歌募的爬起,按照“六識不滅,六根清淨,六塵幻滅”之法,打坐調息,將體內真氣緩緩運轉九個周天,同時心中一片空明,漸漸遁入“無佛”的境界。周圍的一切開始清晰起來,奕歌隨閉著眼睛,但卻猶如目視的感覺到周身十尺的火光,葉落,游魚,當真是體會非常,神奇之至。奕歌將體內真氣漸漸收入丹田,睜開眼睛,脫離這“無佛境界”,喃喃道:“這狂僧的留書果然是一種內功心法,體內真氣似乎較之從前稍稍渾厚了些,剛才遁入的大概便是六根互用時所進入的‘無佛之境’吧。不知這‘吾便是佛’的境界是什麼樣子的。”說著,便再次閉上眼睛將真氣從丹田緩緩引出,遊走各條經脈間。周圍的事物再次清晰地“映”入奕歌眼中,奕歌心若明鏡,反映著周身十尺範圍中的映象,再次遁入“無佛之境”。“心中有佛而後心中無佛,吾便是佛”奕歌默唸幾遍,心想:“這‘無佛境界’便是我現在這個樣子,至於這‘吾便是佛’是否是說天地之間除我外別無他物呢?”稍稍想通,奕歌便試著體會這“無佛境界”後的“我佛境界”。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奕歌調息好體內真氣,搖了搖頭苦笑道:“看來,想要遁入這‘吾便是佛’的境界十分不易呢。”看著火堆旁熟睡的三人,奕歌打了個哈欠,眼角擠出幾顆淚珠,往樹上一靠,便告睡去。而奕歌體內的真氣卻不由自主的從丹田緩緩湧出,自動向各條經脈湧動,然後慢慢在奕歌的奇經八脈形成一個真氣的迴圈,週而復始,漸漸使奕歌遁入到“無佛之境”。火堆中的火,燒完了柴枝,也慢慢地越著越小,最後化作一縷白色輕煙,談談消散。
然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