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第1/2 頁)
&ldo;你持朕令牌,去軍中挑選三百精銳戰士,護送蔡家姐姐回鄉。&rdo;劉協笑道。
&ldo;喏。&rdo;衛忠恭敬地接過令牌,小跑著離開。
&ldo;陛下不必如此。&rdo;蔡琰連忙道。
&ldo;兵荒馬亂,此去陳留雖不說千里迢迢,卻也不差了,姐姐一弱女子,讓朕如何放心?&rdo;劉協擺擺手道:&ldo;就這樣定了,金口玉言,姐姐不會想讓朕出爾反爾吧。&rdo;
&ldo;如此……多謝陛下厚愛。&rdo;蔡琰連忙躬身說道。
第七十八章 難題
送走了一臉感激的蔡琰,劉協總覺得自己忘了些什麼事情,對於這位罕見的出現雙天賦的才女,並且是育人天賦的特殊人才,劉協是非常重視的。
至於其他諸侯會不會詰難,劉協倒並不是太擔心,蔡邕在士林之中的聲望可不低,昔日王允剛愎自用的斬殺蔡邕,最終導致的結果便是當他落難的時候,沒有一人跳出來說話,甚至其死後,王氏一門被李傕郭汜誅滅滿門,朝中雖有人惋惜,卻沒人出來勸阻哪怕一句。
事實上,在西涼軍反攻長安以前,王允因為蔡邕的事情,雖然手握大權,卻已經有些被眾叛親離的跡象了,隨後發生的事情,也很好的證明瞭這一點。
關東諸侯,只要腦子沒進水,別說迫害,有半點不敬都會被蔡邕的那些門生故吏給噴死,都說袁家門生故吏遍天下,但這話放在蔡邕身上,也不差多少。
&ldo;陛下,尚書令賈詡求見。&rdo;就在劉協思索著自己忘記什麼事情的時候,送走蔡琰回來的衛忠再度稟報導。
&ldo;讓他進來。&rdo;聽到賈詡求見,劉協沒有怠慢,這可是自己親自不惜屈尊降貴,招來的謀士。
想到當日他與賈詡之間的約定,劉協就不禁有些好笑,賈詡雖然答應向自己效忠,卻並沒有要求任何好處,甚至主動跟其他西涼將領一般官降一級,在朝堂上,也依舊如以往一般儘可能降低著自己的存在感。
同樣是才華橫溢之輩,但賈詡與李儒,完全是兩個極端,李儒是哪怕死也絕不甘平庸之人,而賈詡卻恰恰相反,他的全部才華,都是圍繞著生存這個前提條件下展開的。
雖然沒有明說,但劉協知道,賈詡恐怕是在顧慮,劉協有重振漢室之心,同樣也有著足夠的潛力。
而賈詡作為這個時代有數的智者,很清楚劉協要重振漢室江山,最大的難題並不是如今的各路諸侯,而是世家。
自光武中興之後二百年間,世家已經逐漸成長到足矣影響皇權興衰更替的地步,劉協要重振江山,世家是一個繞不開的大坎,甚至不客氣的說,失敗的可能性極高。
劉協要制衡世家,作為效忠於劉協的人物,無論賈詡還是李儒、徐晃這些人,肯定要用到,李儒且不說,他的身份其實已經死了,此刻只能藏於幕後,而劉協要制衡世家,很多事情不可能親力親為,因此,他需要一個站在前臺來幫助自己吸引世家仇恨的人。
反正賈詡是絕對不願意做這種事情的,這已經不是觸及世家利益,而是觸及世家根本的問題,他可以甚至也願意幫劉協出謀劃策,但絕對不願意站在前臺來跟世家去掰腕子,看看商鞅就知道,就算最終自己贏了,下場絕對不會好,甚至王允的下場很可能就是他的下場,這是賈詡絕不容許的事情。
劉協猜不到賈詡的想法,大概也只以為他是因為身份的關係,至於讓賈詡主持這些事情,就算賈詡想要,劉協也不敢給他。
不是說能力不夠,而是賈詡的性格,根本不適合主持這種事情,這跟智慧、謀略什麼的沒有任何關係,若將事情交給賈詡,或許會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