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1/3 頁)
阿育王也許是印度歷史上最重要的國王。他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是該王朝的創始人旃陀羅笈多之孫。旃陀羅笈多是一位印度軍事領袖,他在亞歷山大大帝遠徵後的歲月裡,征服了印度北方的大部分地區,由此在印度歷史上建立了第一個主要的帝國。
阿育王的生卒年不詳,也許是公元前300年。在經過了殘酷的兄弟間的互相殘殺後,阿育王約在公元前273年登位。
阿育王即位之初,專橫暴戾。他重用酷吏,設定&ldo;人間地獄&rdo;,懲罰天下&ldo;罪人&rdo;。起初他沿著祖父的腳步向前行走,企圖透過軍事力量來擴大自己的領土。他在統治的第八年中,勝利結束了一場對印度東海岸上羯陵伽國的征服之戰。但是當他認識到他的勝利使人類慘遭傷亡時,感到心驚肉跳。有10萬人喪失生命,還有更多的人受傷致殘。羯陵伽戰爭對阿育王影響極大。在羯陵伽戰爭結束不久,阿育王同佛教高僧優波毯多進行了多次的長談。最後,在他的感召下,皈依了佛教,成了一名虔誠的教徒。
阿育王在驚愕和懺悔之餘,決定不再用暴力來完成對印度的征服,並且放棄一切侵略性的軍事行動。他採用佛教作為他的宗教哲學,努力實踐&ldo;達摩&rdo;規範,包括誠實、仁慈和非暴力。他曾經發布過一個敕令,在敕令中他說他對羯陵伽人民在戰爭中所遭受的苦難&ldo;感到深切的憂慮和悔恨&rdo;。後來他又一次向全國人民宣佈:&ldo;戰鼓的響聲&rdo;沉寂了,代替它的將是&ldo;法的聲音&rdo;。今後代替暴力統治和侵略的將是不竭餘力的宣揚佛法,從此以後,他將不再向鄰國派遣軍隊,而是成為宣揚佛法的高僧。
阿育王不久又宣佈佛教為印度的國教,下令在王宮和印度各地樹立石柱,開鑿石壁,將他的詔令刊刻在上面。他還召集了全國一大批佛教高僧,編纂整理佛教經典,在各地修建了許多佛教寺院和佛塔。
阿育王首先以身作則。他放棄了狩獵,開始食素。更有意義的是他採用了各種人道的政治方針,他建立醫院和政治保護區,緩和許多粗暴的法律,建築公路,興修水利。他還任命特別的政府官員‐‐達摩官吏‐‐來教導人們要虔誠,要相互促進友好關係。在阿育王的國土上,所有的宗教都允許實行,但是他特別注重發展佛教,因而佛教的聲望便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佛教的傳道團體被派往全國各地和許多國家,在錫蘭尤其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阿育王在國師帶領下朝拜過佛教聖地。著名的聖地有四處:佛陀降生地迦毗羅衛,成道地伽耶,初轉法輪地婆羅奈斯,涅槃地拘屍那伽。約公元前249年,阿育王朝拜佛陀誕生地,在蘭毗尼園留下了石柱銘刻。阿育王大規模地供養沙門,據說每天只在雞園寺供養的出家人就上萬,當然也包括佛教以外的沙門。阿育王為宣傳佛教,廣建佛塔。據說經他發現的佛骨分成84萬份,為之建起同樣數目的佛塔。雖然這是一種誇張,但表明當時建塔之風已經盛行。建塔標誌著對佛教聖物的崇拜,進入了高潮,對神化佛陀起了推動作用。
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裡,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印度和其它一些國家的歷史著作裡,他被稱為&ldo;偉大的阿育王&rdo;。印度的孔雀王朝也成了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強大的統一帝國。就連我國的寧波,還曾經有過阿育王寺,說明阿育王在中國也是有影響的。
阿育王下令把他的生平和政策都雕刻在他的廣闊國土上的岩石和石柱上。這些紀念碑有許多至今尚存,它們的地理分佈為我們提供了有關阿育王勢力範圍的可靠資訊,上面的碑文是我們瞭解他的生涯的主要來源。
羅馬第一公民奧古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