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沙洞(第3/4 頁)
字樣。劉振東趕緊對王曉茹說:“找個能封口的塑膠袋,把這本書裝起來,李子夏絕對高興。”
王曉茹也看到書的名字,趕緊找出塑膠袋,小心的包好,放平放到揹包最底下。
房間裡再沒其它東西,可以判斷,這應該是明朝時期的驛站或傳送軍事情報的中轉站。兩個身著道衣的人,應該是驛站的值守人員。因為明朝崇尚道教,道士在軍營當兵或在衙門任職很普遍。
至於為什麼這兒會有個驛站,劉振東王曉茹想不明白,他們現在連自己在哪兒都不知道。只能推測在明後期,西部好幾個地方都是與金人反覆爭奪之地,或者是邊境之地,深藏於沙漠的驛站隱蔽性更強。
劉振東說:“這兩位道士,也算是為守護邊疆而死的,死了幾百年了,還未入土,我們既然碰上了。應德,咱倆挖個坑給埋了吧。”
應德說:“嗯,埋了好。”
兩人先在地上挖了個一米深的大坑,準備就埋在這地下。如果往外面埋,一個是熱,挖不動,再就是屍體經過多少年了,腐爛嚴重,沒辦法搬動。挖好坑後,兩人一具屍體一具屍體的抬。
抬第一具時,王曉茹發現從屍體上掉下一個東西,撿起一看,是一個銅牌,一面是道家的陰陽八卦,一面是“歸一”兩個篆書字。王曉茹用工兵鏟把又在另一具屍體上搗了搗,也發現腰間有東西,讓應德摸一摸,果然取下一個銅牌,和之前的一樣。
看來這兩個道士是一個宗門或派別的。把他們埋到一個坑裡也挺好的,生前一個道,死後到一起。埋好後,劉振東還在那兒唸叨:二位,塵歸塵,土歸土,有緣進一門,死後葬一坑,一切都是命數,願你們已經成道。說著又拜了拜,應德也跟著拜。
拜完後,劉振東又對著地上堆起的墳頭沙堆說:“雖說有緣,但勞務費我們還是要的,為了弄清楚你倆的道派,刀劍我們拿走了,銅牌也拿走了,萬一你倆在歷史上有名,或者你們的教派現在還有,把你們的名字查清楚,寫進書裡面,起碼可以再流芳幾百年。”
王曉茹對這次的收穫比較滿意,尤其是李子夏託付的事,也算有了第一個交待,拿著手機從洞口處到三個側道,都拍了照。不過,屍體和刀劍沒有拍,屍體她不愛拍,覺得放手機上晦氣,刀劍是他們三人的,不想讓別人知道。
埋好了屍體,再檢查了一下通道和各個地方,沒有發現其它東西,看來這是一個簡單的通訊轉交驛站,或者這兩個道士值守時已經快廢棄了。
三人走到通道口,感受到外面沒有那麼熱了,劉振東出去看了看,太陽偏西了,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跟著太陽走,應該能回到車跟前。
三人又小小的喝了口水,在通道口看著太陽的方向準備出發。一陣微風吹來,帶來涼爽,人也一精神,感覺體力都好了。剛行幾步,又吹來一股風,比之前微風大了些。劉振東邁開大步在前面走。
應德看了看天,又眼睛閉上試著風向,喊道:“別走了,北風。”王曉茹問:“北風怎麼了?”應德說:“南風雨,北風土。”王曉茹猛然醒悟過來,這是沙漠,北風颳起,是沙塵,如果風大,遮天蔽日,根本無法辨別方向和行走,還會被埋在沙裡。
這時劉振東也回來了,王曉茹把和應德分析的說了,劉振東也覺得風一陣比一陣大了,這樣走很危險,就說:“咱們還是回坑洞裡,等風過去了再走。”
沙漠裡的天,真是說變就變,剛還豔陽天,這會已是大風天,大風吹起的沙塵遮的天空都是灰濛濛的,已經看不見太陽在哪個方向了。三人鑽進坑洞裡,看著風沙一股一股的吹進坑洞,王曉茹問:“這大風吹著沙子,不會把坑洞填埋了吧?”
劉振東說:“如果時間長,很有可能,我們得想想辦法。”
幾人在坑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