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1/3 頁)
評。&ldo;
戲劇是一項重要的文化遺產。對我國的傳統戲劇,需要認真研究整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利繼承和發展。康生熱中舊戲,並非出於這個目的,而是欣賞其中的低階庸俗、色情淫蕩和封建迷信、奇案、怪盜之類的東西。不但自己欣賞,而且憑藉權力讓人演出。極力推銷。當然,在這裡,不是否定我國的傳統戲劇,我們的很多傳統戲劇為人民喜聞樂見,有不少是文化珍品。特別是解放後重新改編搬上戲臺的戲劇,使它們獲得了新的藝術生命,成為教育陶冶群眾的一支力量,象崑劇《李慧娘》就是戲劇舞臺上出現的一朵新花!
應當指出,康生陶醉和鼓吹舊戲,並非是從六十年代開始的。
早在延安時,康生就故態復萌了。關於這一點,他在後來有過一段表白。
他說:&ldo;那時,戲曲不象現在,在全國、全世界都吃得開,而是到處吃不開,沒人敢看,誰演誰就是反動思想。這帽子沒人敢戴。那時,我在黨校工作,因為在中央黨校,人家批評時要看點面子吧,這我戴一戴看,我們就演戲了,……職位也有個好處,我想我是個中央委員,我來打鼓,你們批評吧!
有沒有人批評呢?有,但是在背後罵得一塌糊塗,明著確實有點不敢,公開講有反對中央的嫌疑。……毛主席總是在政治上撐著,演戲就去看,你們說京劇有封建意識,但不能說毛主席有封建意識吧?用這樣的辦法才撐起來。&ldo;
康生任中共中央文教小組副組長後,曾主張演《十八扯》、《四探陰山》等舊戲,說這些戲&ldo;也不是那樣壞&rdo;。
一九五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北方崑劇院舉行建院大會。康生在大會開始前就趕往文化部送了一封祝賀信,並在紀念冊上題了&ldo;作始也簡,特畢也巨&rdo;八個字。建院的各場演出,他幾乎一場不漏地‐一觀看,對其中傳統老戲甚為誇獎,並帶頭鼓掌。
一九五九年六月初,康生特地觀看北昆改編的《漁家樂》。看後,康生直奔後臺大發雷霆:&ldo;我要給你們潑一缸冰水!&rdo;&ldo;服裝改變太大了,比海派還大膽。&rdo;&ldo;如果有人提出要取消北崑劇院,我舉雙手贊成&rdo;。並說:&ldo;今後不準演出新的《漁家樂》,只准按老樣子演幾折舊的《漁家樂》。&rdo;還強令北崑劇院&ldo;立即排練演出舊的《紅娘》,不準改動一點!&rdo;事後,還召集了文藝座談會,專就北崑劇院的大膽改革進行圍攻。充分暴露了康生反對戲曲改革與創新的本來面目。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康生為了了解上海崑曲和京劇躍進情況及六o 年打算,在上海京劇院和上海戲曲學校同部分幹部和演員進行座談。
座談中,他提&ldo;首先要挖掘老戲&rdo;,說&ldo;傳統戲無論如何不能丟,崑曲、京
劇還是以演傳統劇目為主&ldo;。當他聽到幾位&rdo;傳&ldo;字輩老師說,他們原會崑曲三百多出。但現在只教了一百多出,他立即說:&rdo;一定要教下去,學校無論如何要把三百多出戲教給學生,不然,越唱越少,是自己消滅自己&ldo;。
一九六零年七、八月間,中國京劇院對於準備出國演出的《三叉口》、《虹橋贈珠》作了較大改革。康生看後極為不滿,指責兩位負責的同志說:&ldo;是粗暴的代表&rdo;。同時,他曾對人說:&ldo;誰要馬連良演現代戲,我開除他的黨籍。&rdo;
看!康生對於維護舊戲,反對改革,其態度是多麼顯明!立場是多麼堅定!歷史又是多麼悠久!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