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5 頁)
個猛人,宋九能不怕嗎?
不過他膽子大,怕放在心中,面色還是十分平靜,放下揉腦袋上大包的手,恭恭敬敬地走上前,施了一禮:“見過大王。”
“你就是宋九?”
“臣正是宋九。”宋九心中誹謗,你豈不是明智故問,難怪後世派出所那些民警們問案子,一邊看著身份證,一邊還問犯人,性別是男是女,叫什麼名字,家住哪裡。
很操蛋的發問,難道這個傳統是來自開封府尹趙匡義?
“那首臨江仙小令做得也不錯,工整對仗,為何科舉時不作賦?”
晏幾道這首臨江仙讓宋九改了三個字,意境最少減去一半。但這是宋初,宋朝還未出現多少妙詞。就是改了,這首詞放在宋初,也是相當不錯,那天河堤上有許多行人觀看,有幾個文人記性好,便將它傳唱出去,傳得還十分快。當然,必須將宋九耍流氓調戲那個小娘子的背景忘掉。
然而宋九不知如何回答。
他前世記性好,中文系也是他選擇的修考專案,記得一些詩詞,可這些詩詞是人家寫的,不是他作的,讓他抄襲行,讓他寫駢文哪裡行!
趙匡義忽然一笑:“你用這個才華不好好科舉,卻用來戲耍別人家小娘子,你的麻煩大了。”
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十四章 陌生的小蘋
“大王,臣請問是什麼麻煩?”
趙匡義只是樂,未答,又道:“宋九,你是讀書人,朱家門前的歌聲太難聽,還是不要再唱。”
“是,以後不會再有人去他家門前唱歌。”宋九額頭涔出一些細汗珠。不是怕,而是驚歎的,這更是雞毛蒜皮的事,派衙役通知一聲行了,何必非得從你口中直接說出。值得嗎?
暫時宋九的態度還讓趙匡義有些滿意,臉色一正,喝道:“宋九,你可知罪?”
“臣不知。”
“本官問你,你為了一己之利,挑起汴河兩岸百姓不和,又結夥成社,有何企圖?”
宋朝不但有團行這樣的民間組織,還有社這樣的小團體,有社,例如弓箭社,棍棒社,錦標社,這是練武的小團體,還有緋綠社、清音社、雄辨社、齊雲社,這是文體活動的團體,以及其他一些型別的結社。
規模皆不大,相互之間聯絡也比較鬆散。
宋九之所以成立股東制,是公平的分配所得利益,減少河中苦力矛盾,共同對抗河北苦力。但正是有了利益分配,使得原先鬆散的團行變得聯絡緊密,而且人數眾多,達到數千人,個個是身強力壯的壯丁。
宋九嚅嚅:“欲加之罪……”
不能辨,似乎是有結社危害宋朝京城安全的可能,但這些苦力讓他們做做事,分分錢願意,誰能有本事讓他們謀反?
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知道趙匡義真正想說的是前面那句話,挑起汴河兩岸百姓不和。宋九不敢將何患無辭說出,只好又道:“大王,兩岸百姓本來就不和。”
“那你就讓他們更加不和?你這個九,是想宋朝久安還是想宋朝矛盾重重?這次是官府反應快,若是反應慢,出了人命,你吃得起?”
一頂又一頂大帽子往下壓。
宋九額頭上有些汗,他頭腦還是很清醒的,這個大王不象是要對自己嚴懲,否則不會拿自己開玩笑,不說話,看著趙匡義。
趙匡義又道:“本官都有一個方法化解,你將圖紙交出來,本官於北岸也設一些那個物事,兩岸百姓皆得活,就不會產生鬥毆。”
宋九終於明白,說來說去,圖紙才是關健,豈止是兩岸的糾紛,它同樣可以派在其他用場上。說不定這個未來的太宗陛下早就聽到河北百姓糾集,但一直不派人勸阻,而是等打了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