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五)堯年舜日(第2/5 頁)
,更高估了四周人的膽量。
同樣參與了隱田案的南州布政使郭兆卿根本不敢造反,於是趁著劉鋮等人襲殺田文鏡之時乘船北上,跑到了舊港南海府將南州叛亂的事情告訴了李嗣乾。
得知訊息的李嗣乾當即上疏,同時派船隻前往南州東州府(紐西蘭)。
好在東州府距離南州甚遠,不僅沒有參與“隱田案”,更沒有與劉鋮等人同流合汙。
三月十二,田文鏡逃回南海府,同時劉楊之亂的訊息傳到北京。
得知情況的永昌皇帝著黔國公沐楨率南軍平叛,海軍協助。
三月二十,南軍都督、黔國公沐楨抵達交趾,並調集交趾、雲南、廣西、廣東、舊港等五省兵馬出征,海軍南海艦隊協助兵馬渡海前往舊港東山府(新幾內亞)。
四月初十,沐楨領五省十五營兵馬,聯合南海艦隊約五萬眾在東山府南安港誓師,並命人散播訊息,稱“良者按兵不動,犯事者降之則不殺”。
直到這時,北港軍民才知道劉楊叛亂。
十一日,大軍渡海,北港軍民開港迎王師,大軍毫無阻礙便登陸了北港。
同時,南州各地軍民也按照沐楨所說的一樣按兵不動。
他們這樣,當即就急壞了劉鋮與楊崇、吳堅這一群隱沒了大量耕地的將領官員。
二十日,當沐楨率大軍抵達合浦府,駐紮合浦的兵馬綁了劉鋮與楊崇、吳堅的心腹,同時急忙開啟城門歡迎王師。
二十三日,得知沐楨佔領合浦縣的過程,劉鋮與楊崇、吳堅大驚,當即帶著六百餘名心腹,在九真府(悉尼)港口劫船而走。
一艘裝滿金銀珠寶的輪船與三艘輪船成為了他們的居身之所,一路向西逃亡。
二十四日,發現劉鋮等將領不在的一名士兵大膽開啟了劉鋮府邸大門。
在發現劉鋮及其家眷不見後,他們急忙派人去通知合浦縣的沐楨。
二十七日,沐楨得到訊息後連忙上奏皇帝。
三十日,寧明縣守將上報,稱看到四艘輪船向西而去,沐楨得知後,連忙派南海艦隊向西追擊。
五月初三,得知南州收復、劉楊逃跑的永昌皇帝朱和垠下旨令海軍都督林亮圍剿劉鋮、楊崇。
五月二十七日,崑崙監察使司東平知府上奏,稱皇店海商在東平府南部發現叛賊蹤跡。
六月初五,海軍都督林亮率大西洋艦隊在崑崙府南部(好望角)遭遇劉、楊,下令炮擊。
當日,劉鋮中炮殞命,楊崇跳海溺亡,吳堅自刎而死,自此鬧了幾個月的劉楊之亂徹底平息。
嚴格來說,這並無法稱之為一場叛亂,因為劉、楊、吳三人並沒有能夠嚴格御下的能力。
除去與他們同流合汙的中高層將領外,大部分基層軍官和士兵都對大明的信任勝過統帥。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追其根本可以追溯到天啟年間齊王定下的軍區換防制。
這個制度被很好的保持了下來,因此軍中也有“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說。
幾乎每三到五年,五軍都督府的軍隊就會遭遇輪換。
除總兵以上的將領位置基本不會變外,其餘參將、守備、總旗官、隊正、伍長等中層、基層將領和士兵都會遭遇一次大洗牌。
加上隨著人口增多,年輕一代身高力大,而當兵吃餉又十分受人尊敬,收入又高,因此選兵要求也十分嚴格。
天啟年間,乾聖皇帝朱慈燃尚為監國太子時,他便進一步將軍中士兵的退伍年齡嚴格到了三十歲以下。
到了乾聖年間,他又將選兵要求中的學歷、身高、耐力都做出了提高。
學歷不得低於中學,高低於五尺四寸(1728),一刻鐘不得低於六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