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第2/2 頁)
歐陽修閱卷時,有一份卷子看字跡很像是曾鞏的,按文采等要求應該取第一名,曾鞏是歐陽修的學生,他擔心別人說閒話,就給他取了個第二名。結果那份卷子是蘇軾的。這件事從側面說明,曾鞏當時已經名氣很大了。可是,我之前一直沒讀過他的文章,更不知究竟哪些篇目比較有影響力。直到今天,欣賞了他的《寄歐陽舍人書》,才對曾鞏其人、其文略有了解。
宋仁宗慶曆六年,歐陽修為曾鞏的祖父曾志堯寫了一篇墓誌銘。此文是曾鞏答謝的書信。文章從銘體的價值說起,並批評了阿諛墓中人的不良習氣,然後才向歐陽修表示感謝,在感謝中稱頌了歐陽修的才德和影響。行文舒緩委曲而周密有致,體現了曾鞏的寫作風格。
感覺各方面都無法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相比。范仲淹的《嶽陽樓記》多令人震撼啊,可惜,他都未成為八大家之一。也許是我們上學時就已經會背誦《醉翁亭記》、《嶽陽樓記》了的緣故吧,佔了先入為主的先了。透過查閱資料才知道,曾鞏的文學成就主要在議論文方面,怪不得呢。我們普通人多喜歡散文,因此對曾鞏知之甚少。我在心裡還曾鞏一個清白,人家不是走後門進入八大家的,而是名副其實。
☆、第七十四章
1999年10月9日星期六天氣狀況:晴
東院的新新與安安同齡,他瘦小乾枯,隨著年齡的增長,小朋友們都拔著躥子瘋長,大家都不同程度地高出新新一截,這讓他越來越苦惱,越來越不自信。
那天,幾個孩子在一起說理想,當大家看到新新悶悶不樂時,都戛然住了口。他們明白他的心理了,他很自卑,擔心自己這小個子將來做事等可能會被人嫌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