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頁)
塗,臉色不愉,便將心事壓下,想著還是等妻主從宮中回來再做商議。
拋開馮氏不提,只說到了晚間,天上又淅淅瀝瀝下起來了,斜風細雨,吹灑了落花滿地,梁沛坐了轎子歸家,瞧見她夫郎李氏撐著油紙傘在門口接著,下了轎,二人一起給老爺子問了安,梁沛得知梁波今日起正式入了禁軍,心裡踏實,便回了自己的院落。夫郎李氏一路相陪,見她疲累,將孩子交託到楊鈺手裡,一邊打發僕子上了飯菜,一邊替她捏肩捶背,梁沛則是一邊感慨夫郎的賢良,一邊又瞧著他面色凝重,不由得有些擔心,遂握住李氏的手,轉身靠在他懷裡,關切道:“浩然有心事?說來聽聽。”
“沛沛,”李氏猶豫了一番,“這…。…。。”
“浩然,咱們是夫妻,”梁沛環上李氏的腰,緩緩道,“天塌下來,我給你頂著呢!”
“那倒沒那麼嚴重,”李氏被逗笑了,“就是我那外侄,吳意拂,常跟你提到的那個,他入了嘉選名冊,不幾日就要來京了。”
“這是好事兒啊,”梁沛一笑,轉而又覺得不對,“會不會…。有點早了?距離各道州府統一護送嘉郎上京的時間,怎麼著還得有三四個月吧?”
李氏搖搖頭,起身扶了梁沛坐在錦緞杌子上,一邊替她佈菜,一邊道:“沛沛,先吃飯吧,我慢慢地跟你說,咱們好好合計合計。”
…。。
李氏的這個外侄吳意拂,自小與李氏親厚。吳意拂幼年長居外祖家,時常與僅大他三歲的六叔李氏浩然一起玩耍,兩人雖是叔侄,關係卻好比親兄弟,即使後來吳氏歸家,李氏遠嫁京都,兩人相隔千里,也未曾斷了書信往來。
吳意拂是江南東道陵州人氏,吳氏母族雖在江東權勢滔天,於京都卻毫無根基,此次吳氏意拂入選,未必不是一個契機。吳意拂正當青春年華,美貌和才情在江東頗有盛名,他自出生時,有算命的打東邊兒來,掐著指頭說吳氏意拂似有國/父之相,前景貴不可言,叮囑吳家好生教養。吳家謹慎,知情的對此事守口如瓶,而此後,吳家乃至吳意拂的外祖李家對他可謂悉心呵護,認真培養,準備有朝一日送進宮去,以應相士所言。
雖然吳意拂入京嘉選毫無懸念,終歸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進了京都,又是一番什麼狀況,不得而知。吳氏極為懂事,自知肩負著吳家未來的前途,入京應選志在必得。原本該等到六月再和其他入選的嘉郎由府衙護送進京,吳家卻是未雨綢繆,一番打點,提前出發,並由其長姐吳妨親自護送上京。
吳氏在京都最親近的人便是從小一起玩到大的六叔李浩然了,而李浩然的公公馮氏在宮中十幾年,熟悉宮中各種規矩禮儀乃至天家喜好,吳家為贏得幾成勝算,特意遞了書信給李浩然,希望透過他說服他公公,看在姻親面上,進宮之前能讓馮氏好好調/教一番。
李氏把吳家的意思跟梁沛大致說了一遍。梁沛用了飯,放下碗筷,端起僕子遞過來的茶水漱了口,之後又在銅盆淨了手,拿帕子擦乾,打發了一眾僕子,拉著李氏站在廊下消食,看著眼前朦朧細雨輕聲問道,“吳家郎入了京都,住哪裡?可有去處?”
“這個倒不必擔心,吳家早前就在城南預備了大宅,已經收拾妥帖了,就是…。他們想讓意拂隔上幾日來這裡受教,也不知父親願不願意…”李氏擔心道。
“不打緊,我去跟父親說,就算他不肯,我也總能磨到他同意為止。只是…。,城南離咱們這裡畢竟還遠些,來回折騰沒什麼意義,不如叫意拂上家裡來住吧,橫豎府裡那麼多院落,空著也是空著,你這幾日抽時間找人收拾出來便是。再說了,你既然是意拂親叔叔,那有入了京都,還叫親侄子住在別處的道理?”
“沛沛…。。,你待我真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