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1/5 頁)
當然,王亮並沒有聽到這師徒倆人的話。
由於保定到上海並沒有直達的火車,在到達中轉站鄭州之後,王亮他們換乘了一趟車,繼續行程。
讓王亮感到意外的是那個老者和袁六六也都上了這輛火車,他也沒再搭理老者,袁六六更是嚇得跑到了最頭上的一節車廂裡去了。
因為身上攜帶著鉅款和槍支,王亮安排輪流負責值班,以防止財物槍支被盜。
等王亮醒來的時候,火車已經到達了終點站——上海。
火車整整開了十幾個小時,當王亮下車的時候,太陽已經打東邊升起來了,新的一天開始。
王亮由衷感嘆,到底是中國的第一大經濟都會啊,上海站人山人海,湧動的人群川流不息。
雖然王亮以前到過上海,但一九三七年的上海和二十一世紀的上海大不一樣,下了車就是兩眼一抹黑。
劉瑞和王海洋都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都沒來過上海。只有鷂子,看上去輕車熟路的,領著王亮他們幾個穿梭在人群當中,像一個十足的老司機。
七拐八拐的走出站臺,外面擺了一排小攤,還有不少賣報紙的報童在街上叫賣:“先生,先生,來份報紙吧!”
王亮從兜裡掏出一角法幣遞給報童,拿過一份報紙來看了看,先了解一下上海當下的形勢。
報紙上的頭版頭條都是對中日戰事的報道以及別國大使的態度,小版面上就是一些無聊的花邊新聞了。
有意思的是王亮發現自己的事蹟竟然還在報紙上寫著,我去,這都一週了,你們還當新聞報道,真能水啊!
其實並不是因為報社的編輯沒有可報道的素材,而是這個訊息的意義實在是太重大了,所以主編才一直沒有裁撤下來,目的就是擴大宣傳,增強影響力。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中**隊節節敗退的情況下,他們需要這種好訊息來調動國民的自信心。
要想想,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傳播新聞的媒介無非就是報紙、影視、廣播、雜誌。
相對後面的幾者來說,報紙有它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可隨時閱讀,不受時間限制;互相傳閱,讀者人數可以是印刷數的幾倍;即使閱讀或理解能力較低的人,亦可相應多耗時間,吸收報章的訊息;價格低廉(最重要)。
所以當時那些不入流的小明星都靠報紙的炒作而出名,而報紙的位置是有限的,這就不免有了一些桃色交易~
“大哥,咱們先去吃點東西吧,我都要餓死了。”坐了近二十多個小時的火車一直沒有吃東西,鷂子的肚子餓得咕咕直叫。
“好!”聽鷂子這麼一說,王亮和劉瑞、王海洋也不約而同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他們確實是餓了。
“擂沙圓嘍~軟糯爽口的擂沙圓嘍!”
還沒等他們幾個商量吃點什麼,就被不遠處的叫賣聲給吸引住了。
“大哥,咱們就吃擂沙圓吧,這玩意可好吃了。”鷂子吃過一次,想想哈喇子就直流,勸王亮道。
“行,就吃這個吧。”王亮從來都不挑食,他以前也聽說過擂沙圓,通俗點說就是加強版的湯圓,是上海的一大特產,只不過自己沒有吃過而已。
四人坐定,點了四盤擂沙圓,很快就端上來了。
擂沙圓是將崇明縣大紅袍赤豆煮熟後磨成沙,曬乾後即成紫紅色的粉,然後,把包有鮮肉或豆沙、芝麻等各式餡心的糯米湯糰煮熟,瀝乾水分,滾上一層豆沙粉。
這種湯糰,有色有香、熱吃有濃郁的赤豆香味,而且軟糯爽口,攜帶方便,一直深受喜愛。
幾個人狼吞虎嚥,不一會就消滅乾淨了。
鷂子有些意猶未盡,還想再來一份,被王亮攔住了,“行了,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