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南陳北李2(第1/2 頁)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一度掌控了北京局勢,順便把溥儀趕出了皇宮。
此時馮玉祥又紅又專,李大釗在他的軍隊中宣傳共產主義,得到馮玉祥的大力支援,再加上和蘇聯走的很近,儼然一副革命黨的模樣,在吳佩孚和張作霖看來,馮玉祥就是共產黨,變成了他們共同的敵人。
剛剛還在直奉大戰中打的要死要活的兩人,迅速聯合起來,共同進攻馮玉祥,馮玉祥抵擋不住,只能退出北京。張作霖進入北京,成立安國政府,北洋軍閥主政北京的最後一個時代到來。
在張作霖看來,所有反對他的人都該死,無論是企圖北伐的國民黨,還是善於搞運動的共產黨,這些都是他的敵人,只要抓到,一律處決,北京血色瀰漫,變得非常危險。
在張作霖的抓捕名單中,李大釗絕對排在首位,朋友們都勸李大釗趕緊離開北京,但李大釗捨不得走,他的事業就在北京,他的根基也在北京,他不能離開北京。
李大釗肯定不是莽夫,他留在北京並非衝動,擔任蘇聯駐華大使的越飛是他的好朋友,兩個人是老熟人,正是在李大釗的引薦下,才有了越飛和孫文的歷史性會見,才有了註明的“孫文越飛宣言”,蘇聯大使館非常樂意為他提供保護。
此時還有另外一個背景,在蘇聯和中共的幫助下,國民革命軍已經開始了北伐,北伐軍勢如破竹,很快將孫傳芳和吳佩孚打的丟盔卸甲,讓張作霖感到毛骨悚然,孫和吳的實力他旗鼓相當,這兩個人擋不住北伐軍,張作霖一點都不認為奉軍能擋得住。
在這種情況下,李大釗更加不願意離開北京了,此刻北京是奉軍的中樞,可以獲得更多的情報,何況在奉軍人心惶惶之際,更是策反良機,一旦策反奉軍核心將領,將加速奉軍倒臺的速度,讓革命事業事半功倍。
俄國人對東北一直虎視眈眈,張作霖在東北經營多年,感受非常深刻,沙俄時期,俄國人就在東北修建了一條中東路,沙俄軍隊可以隨時沿著鐵路進入東北,張作霖毫無辦法,現在沙俄沒了,又來了個蘇俄,號稱要革所有反動派的命,像張作霖這種死軍閥是革命的首要物件,讓張對蘇俄更加厭惡。
在張看來,俄國人對東北志在必得,支援孫文和自己打仗,李大釗就是俄國人在北京城的臥底,關鍵時刻準備裡應外合,要了自己的老命,不幹掉李大釗,張作霖寢食難安。
佔領北京城後,張作霖下令抓捕李大釗。
李大釗顯然不是等閒之輩,他不會傻等著讓張作霖來抓自己,在張進入北京之前,在越飛的幫助下,他把家搬進了蘇聯大使館,這塊地方非常安全。
當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之後,慈禧老太太被嚇壞了,安排李鴻章用顫抖的手簽下了《辛丑條約》,在北京專門劃出了一塊地方,這個地方叫東交民巷,以後列強們的大使館就集中在這一塊了,每個大使館都有自己的保衛部隊,中國軍隊絕對不允許進出這一地區。
什麼叫喪權辱國,這就是,在自己的國土上,卻沒有行動的自由。
無論是清政府,還是後來的北洋政府,在洋大人面前,都是畢恭畢敬的,東交民巷就是中國政府的禁區,當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和康有為就是跑進了日本大使館,大清密探只能眼睜睜看著,屁都不敢放一個,也就有了康有為在日本編慈禧黃色段子的機會。
在越飛看來,就是給張作霖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敢進蘇聯大使館搜查。
李大釗放心的住在蘇聯大使館,其實是住在蘇聯大使館的隔壁,那也是蘇聯大使館的產業,在這裡,李大釗書寫文章,釋出命令,北京城的各種群眾運動依然風起雲湧。
張作霖的鼻子很敏銳,他在風中嗅到了李大釗的味道,對於這個一心和他作對的人,張作霖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