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裴千千回(第1/2 頁)
宋縣令道:“這孩子去年給您添麻煩了,今日特意帶他來給您拜年!”
顧安道:“宋大人客氣了。”
宋縣令親自來給顧安拜年,當然是給了顧安極大的面子。
但是顧安也知道,宋縣令不可能只是為了“拜年”而來。
果然,宋縣令說了宋易,表示今年依然讓他在“春山學堂”上學,聽說春山學堂下學期要開一個考學班,宋大人想讓宋易也去這個班。
“說來慚愧,這孩子這麼大了,竟然連個童生都沒中!”
顧安答應了,宋大人又和他聊起了縣裡的情況。
顧安知道,他說這些,不是為了跟他閒談。
宋縣令是為了讓顧安知道,他現在想要政績,想要治理好百姓。
他知道顧安主意多,新想法也多,因此說這些,就是想看看顧安還有沒有能拿出的新東西。
顧安道:“大人可否聽過一句話,‘要致富,先修路’?”
宋縣令道:“什麼意思?”
顧安就道:“其實今年我確實有一個想法,你知道的,我從胡商那裡得到過一種植物叫做辣椒。我今年想要辦一個‘豆瓣’廠。”
顧安的想法是,今年他的辣椒秧苗可以發給村民一部分。讓每家在保有一定糧食耕地的基礎上,種植一些辣椒。
然後他去收購,收購之後,一是開火鍋店,二是可以用於制“辣椒醬”和“豆瓣醬”。
帶領農民致富的同時,也可以帶動一些其他產業的發展。
比如只是這“醬”要賣出去,還得經過包裝,沒有玻璃罐子,就要用陶罐;再比如這辣椒醬還需要豆瓣和食鹽。
當然,他們本地不產食鹽,但是益州產量和儲量都很高,只是這大量買賣食鹽都是官方的許可才行。
好在他五師兄在益州能幫忙說得上話,這個問題也能解決。
只是還有一個影響生意的問題,那就是運輸。
要運到縣城裡去賣,那就需要將路再修一修。
他要想賣到外縣去,還需要船隻,甚至一個更大的碼頭。
清河縣現在已經不缺特色產品,比如豆豉、豆腐乳、毛衣和新布等。
甚至顧安知道,他日後會做出越來越多有用的產品,這些產品想要賣到更遠的地方,現在就該做出一些準備。
等吸引來越來越多的商船,現在的碼頭就顯得太小了。
而清河縣水運方便,西接通巴蜀,東下湖廣,甚至北方的政治中心也是能完全走水運過去的。
而能夠將東西多賣出去一件,就能給朝廷多徵得一份稅收,這就是政績。
但是宋縣令聽了之後,立刻就搖頭,表示他做不到。
修橋鋪路無論什麼時候,都是功德一件。
可是為什麼它是大功德,因為它很難!
難在需要徵發徭役、需要錢……
而前,清河縣縣衙連續換了三個縣令,他也才理清楚了這裡頭的事情,哪裡能拿出錢來修路?
顧安卻又道:“不需要您出錢,也不需要徵收徭役,只要您幫忙做些協調工作就好了。”
顧安想的好,他至少要先將杏花村到縣城的“高速路”修好,這路一旦修好,對他的廠子和學堂都是一件極為有利的事情。
所以他可以出錢,僱人來修路。
還可以讓沿途的鄉紳地主們也可以讓他們適當的捐一些銀兩,畢竟這路修好了他們也能用上。
只是他想修“高速路”定然要重新規劃路線,會佔用別人的一些田地,所以需要官方背書才行。
當然,宋縣令若肯幫忙,也不是一點兒好處沒有。
這路修好了,也是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