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3/4 頁)
“孃親,那就不要為難緹帥了。”朱翊鈞聽聞搖了搖頭,露出了一個略顯苦澀的笑容,頗為遺憾的看著李太后,眼神要多委屈有多委屈。
李太后看著朱翊鈞純真的眼神,再看著朱翊鈞額頭上的傷勢,自己這兒子,在面對那歹人的時候,該是如何的驚恐?
若非孩子機敏,在歹人刺殺前睜開了眼,大明新登基不到七個月的皇帝,豈不是要一命嗚呼?!
李太后看著朱希孝語氣極為鄭重的說道:“緹帥,朝中大臣專權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強奪自專,不許皇帝主管,我們母子三人驚懼不寧,現如今,連皇帝都遭到了刺客襲擾,勳貴世受皇恩,如此小事,緹帥也要推諉不成?”
朱希孝面色數變,單膝跪下,大聲說道:“臣不敢!”
不敢拒絕,不是不想拒絕,朱希孝表達的很清楚,武勳早已式微,這等大事,朱希孝作為成國公的弟弟,自然是能少參與就少參與,但是太后當面詰問,朱希孝便不能再拒絕了。
再拒絕,文官們一個不忠不孝、不體上心的大帽子扣下來,成國公府更是難做。
“那明日起,皇帝就跟隨緹帥學習武藝,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了。”李太后思考片刻,還是下了命令,若是兒子再遇歹人,至少要有逃跑的機會。
朱希孝只能領命。
朱希孝帶著緹騎離開,陳太醫給張宏包紮又叮囑了一番,也隨著緹騎一道離開,除了宮婢之外,這乾清宮內,就只留下了李太后、朱翊鈞、張宏和跪在地上的馮保。
李太后靠在椅背上,看著馮保,看了許久才說道:“馮大璫。”
“刺王殺駕天大的禍事,皇宮戒備森嚴,五步一哨,十步一崗,宮牆高深,這歹人是如何一步步的走進了乾清宮來?自然是宮裡出了內應,到底是何許人,馮大璫乃是東廠督主,北鎮撫司衙門審案,馮大璫就不要去了,把這個內應揪出來,才是正理。”
“到時候內應和這歹人的案子,兩相對照,這歹人究竟什麼來頭,就清楚了。”
“馮大璫以為呢?”
馮保聽聞太后提起了案子,如蒙大赦,跪在地上,咬牙切齒的說道:“太后所言有理,臣定當全力督辦!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這些個吃裡扒外的狗東西給找出來,給太后和陛下一個交待!”
“嗯,去吧,再晚些,這內應怕不是要死於非命了。”李太后這才點了點頭,揮了揮手,示意馮保退下辦差。
朱翊鈞則是一言不發,咂了咂李太后這句死於非命,意思很明顯,馮保辦這個差事,這內應,必須是活的,一旦這宮裡內應死於非命,馮保決計逃脫不了干係。
若是再辦不好這個差事,馮保還能有命在?
“仁聖皇太后駕到!”一個小黃門吊著公鴨嗓子大聲的喊道。
朱翊鈞看向了門口,仁聖皇太后。
此時大明有兩宮太后,一個是小皇帝的生母慈聖皇太后李氏;一個是小皇帝的嫡母,仁聖皇太后陳氏。
陳氏是隆慶皇帝的繼妃,隆慶皇帝登基後,成為了陳皇后,隆慶皇帝大行後,按照大明慣例,加了仁聖徽號,尊為了皇太后。
陳氏無害,因為陳氏雖然貌美,卻不得寵,反而因為勸諫隆慶皇帝,被打出了坤寧宮,移宮別居。
最重要的是陳太后,膝下無子無女,這是兩宮太后和平相處的最大基石。
“拜見太后。”一眾宮婢、太監趕忙跪拜行禮。
仁聖皇太后陳氏,挽著裙襬,急匆匆的走了進來,一進門就來到了小皇帝面前,細細打量了一番,才鬆了口氣說道:“除了額頭這處傷,還有其他地方受傷嗎?”
“妹妹,皇帝可讓太醫看過了?”陳太后看向了李太后,面色焦急的問道。
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