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1/2 頁)
這也是因為飛馬座號的輪機沒有生火,而且港內缺乏大馬力的拖船,否則這段時間足夠把飛馬座號拖入淺水擱淺的。
由於來去匆匆,魯夫艦長漏掉了港內的兩艘英國商船--蘇格蘭郵船公司的邦福希爾號和格拉斯格船運公司的麥克法丁號。這兩條船膽戰心驚地看著德國人遠去,才開始搶救飛馬座號上的倖存者。由於他們的努力,飛馬座號上的傷員倒是得到了較好的救護。
儘管飛馬座號當時毫無疑問打的是白旗,但英國人在大戰期間一直對此保持沉默,顯然是希望不要因此影響士氣。
說到打白旗可不是鬧著玩兒的,當初北洋水師濟遠艦方管帶在牙山一戰中陣亡大副的腦血染其戰衣,打得也算拼命了,但敗退的時候不合被追急了一時膽怯升了白旗,結果史書上再也翻不得身。這件事是高升號上哈納根看到的,老哈是外國人,與方伯謙管帶無冤無仇,應該算是鐵證。
但是英戈爾斯艦長並沒有落方伯謙式的惡名,相反,西方史學界普遍認為他終止了一場沒有意義的流血戰鬥。
對於中國軍人的道德來說,投降至今是一個無法原諒的恥辱。這一點,西方往往難以理解,甚至乾脆將此歸於中國人的性格缺乏寬容,沒有騎士風度。
其實,這更多是由於雙方從事的戰爭有著不同的含義。
對英國人來說,桑給巴爾的海戰不過是遙遠殖民地的一場爭霸,西方的軍隊在過去兩百年的戰爭中很多時候為了征服,競爭,利益或者榮譽而戰,恪盡職守是西方軍隊對軍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對於飛馬座號上的英國海軍官兵來說,打到那個程度已經盡了自己的職守,亮出白旗投降無可厚非。
但是對中國軍隊而言,近代的一次次戰爭,幾乎都只有一個目的,那都是&ot;保家衛國&ot;。 在這樣的戰爭中,如果豎起白旗,是自己跪下,把手無寸鐵的父老姊妹交給敵人,一如1937的南京。
這不是兩支軍隊的戰爭,而是一個民族的生死。所以,他們肩上不僅有軍人的職守,還有一個民族的尊嚴,男人的責任。
這種責任,使他們在戰敗時投降並不意味著--我戰敗了,並等待您寬宏的處理。而是意味著--我失敗了,我把我的姊妹父母都交給您處理。
在這種戰爭中,戰場上的中國軍人不但是軍人,也是男人。
作為男人,東方與西方,沒有什麼兩樣。
羅馬滅迦太基之戰,這個商業立國的國家,在無望的情況下依然死守孤城。羅馬人只有在迦太基成年男子全部戰死之後,才能夠得到這座城市。羅馬的軍團發現,迦太基人早已彈盡糧絕,連弓上的弦都是用城中女子的長髮製成。在四萬五千名淪為奴隸的迦太基婦孺面前,迦太基的男人只能有這一個選擇--既然我不能保護你們,就讓敵人踏過我的屍體才能到你們的面前。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
還有人責怪是中國人的不寬容塑造了一支恥於投降的軍隊嗎?
從種種跡象判斷,襲擊桑給巴爾島的柯尼斯堡號,下一步肯定是透過大西洋溜回德國,當然,如果路上有便宜,它也不會拒絕撈上一把。
只是,如果它真的進入大西洋,柯尼斯堡號就死定了。
它不知道,襲擊桑給巴爾,擊沉飛馬座號,真正捅了英國海軍的馬蜂窩。三天之後,德國另一艘襲擊艦,柯尼斯堡號的姊妹艦埃姆登號奇襲了印度重要港口馬德拉斯,摧毀了三十五萬加侖燃油,而後在炮臺的彈雨中從容退去。
英國人受夠了。
英國海軍部經過研究,認為在殖民地海區的艦艇雖然眾多,但大多老舊,難以捕捉飄忽如風的這兩艘德國襲擊艦。因此,必須更改戰術。對於埃姆登號,英國除了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