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頁)
孫中山等革命黨人長期以來以&ldo;排滿&rdo;為第一目標,排滿目標一旦實現,他們的主要任務也就完成,對於建立和發展新的共和政權,缺乏應有的思想、理論、組織準備。黃興本人亦多次表示,和立憲黨人舊官僚相比,自己能力與經驗皆不足。他在致袁世凱的電文中說:&ldo;明公之才能,高出興等萬萬……蒼生霖雨,群仰明公……&rdo;這並非完全是客套的謙遜之辭。
不僅黃興如此,孫中山經過一個多月臨時大總統的折騰,也深感心有餘而力不足。他說:&ldo;清帝退位,民國統一,繼此建議之事,自宜讓熟有政治經驗之人&rdo;去完成。&ldo;欲治民國,非具新思想、舊經驗、舊手段者不可,而袁總統適足當之&rdo;。孫中山、黃興的思想狀態反映了當時大多數人革命黨人的心態。
1912年1月14日,唐紹儀奉令致電伍廷芳,說明清廷正在籌商有關退位事宜,再次試探孫中山的態度。孫中山答覆:&ldo;如清帝實行退位,宣佈共和,則臨時政府決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佈解職,以功以能,首推袁氏。&rdo;
這是孫中山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不到半個月之內,第二次有關&ldo;如袁反正當舉為總統&rdo;的公開表態。袁氏猶不放心,又指派多人到南方進一步摸底,並得到孫、黃的再次保證。加之張謇、汪精衛、楊士琦、唐紹儀等紛紛要求袁痛下決心,立即籌商清帝退位。至此袁世凱也認為時機已成熟,該是行動的時候了。
此時,以英國為代表的國際社會,也公開表態對袁世凱的支援。他們認為,&ldo;中國當代……找不出一個比袁更能幹的人&rdo;,&ldo;是能使中國避免出現一個混亂時期的唯一力量&rdo;。相反,他們認為孫中山是好說&ldo;大話&rdo;、&ldo;空話&rdo;的政治家。此前,南京總統府以外交總長王寵惠的名義,正式照會各國:已建立臨時政府、選舉臨時總統、組織內閣,請求各國承認。但這一要求被列強拒絕。
------------
讓位
------------
1912年1月16日,四川革命黨人楊禹昌、黃之萌、張元培3人在北京的丁家街向袁世凱投擲炸彈,炸死衛隊長及衛士十多人,三位勇士當場被捕,英勇就義。袁世凱利用這次遇刺事件,令人四處散佈&ldo;革命黨人已遍佈北京&rdo;的謠言,希望給清廷的遺老遺少造成心理恐慌。
唐紹儀讓伍廷芳轉告南京政府,要求清政府退位後的兩天內,解散南京政府。孫中山命令伍廷芳給袁世凱去電,明確四條:一、清廷退位,放棄一切主權;二、清廷不得幹預臨時政府組織之事;三、臨時政府地點須在南京;四、孫總統須俟列國承認臨時政府,國內改革成就,和平確立,方行解職;袁世凱在孫總統解職以前,不得幹預臨時政府一切之事。但由於受到黨內和談主張的困擾,孫中山不得已又作了修正,其中有袁世凱必須宣佈絕對贊成共和,然後由參議院推為總統。
孫中山將秘密和議的內容公諸於世,袁世凱立即遭到皇親貴族中的極右勢力、為維持君主立憲而成立的宗社黨的激烈反對,威脅要和袁世凱同歸於盡。袁世凱無力逼迫清帝退位,就假稱生病,不再入朝。他的另一個意圖是讓革命黨和良弼的宗社黨決戰,自己可伺機從中漁利。並藉此稱病不入朝、不理事。
1月19日,袁世凱會見朱爾典,設計由清廷授權他組織臨時政府的方案,讓朱爾典出面斡旋;另一方面,袁世凱收買隆裕太后身邊的親信不斷散播&ldo;倘能退位,則有優待&rd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