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先生不出,如蒼生何(四)(第1/2 頁)
“微臣願作陛下孤臣,才將一切坦誠相告。不知這一條,夠不夠陛下信我。微臣雖愚鈍,但不願辱沒先父‘忠義’之名。”
“忠義侯曾經有個女兒過目不忘,陛下只要派人稍加打聽就可知道,她有沒有這個能力九歲過衡陽文試。”
靖寧帝回想起當年情形。
開泰年間,都察院御史蘇敬儒得罪了開泰帝身邊炙手可熱的林氏兄妹,當時還是太子的他和幾位朝臣幾經斡旋,保住了蘇敬儒一條性命,讓蘇敬儒得以活著辭官還鄉遠遁燕郡。
他之所以出手相助蘇敬儒,並非同情蘇敬儒的遭遇,不過因其為天下士人所敬重,而他與林氏兄妹的鬥爭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幫助蘇敬儒藉機籠絡人心,也是在幫他自己。
後來成康叛亂,蘇敬儒寧死不屈,被曝屍城頭,引起天下士子群情激奮。而他借成康叛亂之機,奪位他的父皇,亦遭士人聲討。開泰帝縱使昏庸無能,他謀權篡位亦有違人倫禮義。
為了坐穩皇位,他追封為國捐軀且在開泰帝執政時抑鬱不得志的蘇敬儒為一品忠義侯,修建祠堂,彰顯自身的愛才惜賢。
此舉效果顯著,為他爭取一大批朝臣士人的支援,讓他在和開泰帝的爭鬥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他是用意不純,但確實救過蘇敬儒的命,也給予了蘇敬儒足夠的敬重。
如果景明月真是蘇敬儒的女兒,願為他鞍前馬後做他的孤臣,便說得通了。
“為何不願恢復身份,而選擇隱秘不發?朕可以讓你承襲忠義侯的爵位,蘇敬儒之女,景陽川之徒,這雙重身份,明明會讓你的仕途更加順暢。”
靖寧帝繼續追問,他一定要知道景明月所圖何物。君王駕馭臣子,只有知道他們的圖謀,才能盡在掌握。
“我不需要承襲忠義侯的爵位,只要陛下信我,願意給我機會,他日我可憑藉我自身實力封侯拜相。”景明月言語篤定:
“師父對我有再造之恩,能用師父的姓氏,是我的榮幸。並且,我不願再同河東柳氏有其他牽扯,從將我母親從族譜除名,對先父落井下石的那一刻起,蘇氏和柳氏便橋歸橋路歸路。”
“若我真有封侯拜相那日,我不希望柳氏找上門來,以德報怨我咽不下這口氣,拒之門外又怕世人說我涼薄毀我聲名。微臣這點私心,懇請陛下成全。”
語罷,景明月下跪,對靖寧帝鄭重一拜。
蘇敬儒出事後,堂堂河東柳氏落井下石的醜態也是全京城聞名,蘇敬儒的女兒怨恨至今,不足為奇。一切均得到了合理的解釋,他也猜出了景明月想要什麼。
封侯拜相,建功立業,這些他都能給得起。她既表了忠心,他也願意給她這個機會。
並且靖寧帝知道,他和景明月都心知肚明——衡陽書院蟄伏百年,景明月在等一個機會,衡陽在等一個機會,大坤的皇帝也在等一個機會。
一個徹底打破大坤現在僵局,重回盛世的機會。
靖寧帝隨即寫了一封詔書,交至景明月手上:“愛卿且放心大膽去做。事成之後,必有重賞。”
“微臣謝陛下恩德。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靖寧十六年,靖寧帝擢拔衡陽掌院景明月為兵部尚書,統領南北東路三線戰役。同時授命衡陽書院孟長崢為蘇杭知府兼東路行軍總管,衡陽書院梁襄為幽州知府兼北路行軍總管。
景明月親赴蜀郡,不知道用了什麼方法,竟從鎮西王手中調到蜀軍,帶兵馳援桂郡。
靖寧帝此番部署意味深長,引起朝野上下明裡暗裡的競相猜測。
衡陽書院起初建在衡陽山,因衡陽接連而出的幾位英才對大坤有卓越功勳,加上太宗皇帝本人注重培養人才,遂將衡陽書院從位置偏僻的衡陽山遷至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