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親子溝通的藝術與技巧(第3/5 頁)
有沒有喝水?”“你喜歡紅色還是藍色?”在一些緊急情況下或者當孩子表達不清楚的時候,封閉式問題可以幫助父母快速獲取資訊。比如,孩子從外面回來,看起來很不舒服,父母可以問:“你是不是肚子疼?”“你有沒有摔倒?”
(二)情緒管理技巧
1 父母如何控制自身情緒
- 深呼吸等情緒調節方法
在親子溝通中,父母的情緒狀態會對溝通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當父母感到憤怒、焦慮或者沮喪時,很容易在溝通中對孩子發脾氣或者說出一些傷害孩子的話。因此,父母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深呼吸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情緒調節方法。當父母感覺到自己的情緒開始激動時,可以先暫停溝通,做幾次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例如,在孩子調皮搗蛋,惹父母生氣的時候,父母可以先閉上眼睛,深呼吸幾次,然後再和孩子進行溝通。
2 幫助孩子識別和管理情緒
- 引導孩子表達情緒的途徑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緒問題,但是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識別和表達這些情緒。父母的責任就是幫助孩子學會識別自己的情緒,並找到合適的方式來表達和管理情緒。比如,當孩子因為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而大哭大鬧時,父母可以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因為你沒有得到那個玩具。你可以告訴我你為什麼這麼想要那個玩具嗎?”這樣,父母首先幫助孩子識別了自己的情緒是生氣,然後引導孩子透過表達自己的想法來緩解情緒。同時,父母還可以教孩子一些其他的情緒管理方法,如畫畫、寫日記等。
(三)講故事與隱喻技巧
1 透過故事傳達價值觀與道理
故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親子溝通工具。父母可以透過講述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來傳達價值觀和道理。例如,《狼來了》的故事可以告訴孩子不要撒謊;《孔融讓梨》的故事可以讓孩子明白要懂得謙讓。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父母可以和孩子進行互動,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思考故事中的道理。比如,在講完《狼來了》的故事後,父母可以問孩子:“為什麼後來沒有人相信那個小男孩了呢?你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了什麼?”
2 利用隱喻讓孩子理解複雜概念
隱喻是一種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形象的表達方式。在親子溝通中,父母可以利用隱喻來幫助孩子理解一些複雜的概念。例如,當孩子不理解為什麼要努力學習時,父母可以說:“學習就像蓋房子,每一塊知識的磚頭都很重要,只有積累了足夠多的磚頭,你才能蓋起一座堅固的大房子。”透過這種隱喻,孩子能夠更加形象地理解學習的重要性和積累的意義。
,!
三、不同階段親子溝通的要點
(一)幼兒期親子溝通
1 適應孩子有限的語言能力
幼兒期的孩子語言能力有限,他們可能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此,父母在與幼兒溝通時要適應他們的語言能力。可以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語速要慢,語氣要溫柔。例如,當孩子想要某個玩具時,父母可以說:“寶寶,你是不是想要那個小狗狗玩具呀?”同時,父母還可以透過肢體語言和表情來輔助溝通。比如,用手指著玩具,微笑著看著孩子。
2 注重身體接觸與簡單指令
幼兒期的孩子非常需要身體接觸,這會讓他們感到安全和溫暖。父母可以多抱抱孩子、親親孩子、摸摸他們的頭。此外,給幼兒一些簡單的指令也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例如,“寶寶,把你的小鞋子拿過來”“把這個積木放在那裡”等。這些簡單的指令可以幫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和執行能力。
(二)童年期親子溝通
1 關注孩子的學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