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部分(第3/5 頁)
《暮光之城》的放映,這個系列培養出了大批暮光粉,甚至是吸血鬼題材的粉絲。
“經過接連不斷的轟炸,如果你不是住在南極的話,你很難忽略吸血鬼流行的升溫”這是十一月初美國媒體對於《暮光之城》電影所帶來的“吸血鬼現象”新高峰的唏噓感嘆。
從2008年的首部到2011年拍攝的第四部,這部吸血鬼題材的系列一邊承載著腦殘電影的惡評如潮,一邊引發了美國乃至全球近乎歇斯底里的觀影狂潮,並在綿延的熱潮中上升成一種影市奇觀和文化現象。
其實,吸血鬼題材一直在大小銀幕上有經典“前科”,也是自中世紀起美國大眾文化源遠流長的表現,他們的蒼白、獠牙和吸血的特殊生存方式令他們成為人類的文明威脅,同時,吸血鬼永恆的生命和愛往往令他們成為惡魔與浪漫的混合體,同體反差的挑逗是吸血鬼文化蔓延至今的重要原因。
但在流行市場和現代熒幕上飛躍性的流行,還是得益於《暮光之城》系列電影的放映。
吸血鬼這種在西方中世紀衍生的產物在文藝作品中有過怪物、恐怖和非正常化的形象,在《暮光之城》幾部影片接連大獲成功之後,則成為了完美愛情想象的投射和高度道德自律的表述。
在電影的描述中,吸血鬼這個族群首先是擁有完美身體和驚人美麗的物種,永生、青春和不老,同時有著超人般的能力和正義感,其次他們擁有著高貴的血統和富足的社會地位。
吸血鬼們是以一個完整完善的中產階級家庭形象出場,也代表了北美小鎮婦女、少女們的基礎價值觀:英俊、靠譜、穩定,還有最重要的財富。
而男女主角神秘的愛德華與低調美麗的貝拉除了符合郎才女貌、一見鍾情、英雄救美等傳統情愛電影元素外,還滿足女性對於男性和愛情的終極想象:忠誠、堅定、以及危急時刻的永遠在場。
極端、誇張、永恆、美麗、性感、永遠年輕、永不妥協中世紀的吸血鬼越發被現代科技與價值沖刷和總結出了這樣的體質,給普通人類提供想象性的撫慰。
這些也鑄就了《暮光之城》系列超脫所有愛情電影的商業成功。
如果說《哈利波特》系列的成功讓兒童魔幻走進全世界的文化中心,那麼《暮光之城》系列的來潮現象則讓吸血鬼文化進行了變異,並由此成為美國大眾的核心文化之一。
像cw臺的《吸血鬼日記》,簡直就是對《暮光之城》系列的照本宣科,依然收斂粉絲無數。
《暮光之城:破曉》第二部,於感恩節前一個週末登陸北美院線。
在此前一個週末,《007:大破天幕危機》已然拉開了假日檔的激烈爭奪。
這部邦德電影來勢洶洶,邦德50週年紀念之作、首部imax 007影片、“q博士”自2002年《擇日而亡》後首次出鏡、“m”退隱之作等等炒的火熱,可謂話題十足。
首週末8836萬美元的北美票房,也宣告了影片本身的強勢。
即便是《暮光之城》系列與邦德電影受眾區別很大,也能感覺到滾滾而來的壓力。
網路上面,更是一片聲討《暮光之城:破曉下》的聲音。
“腦殘系列終於要完結了!”
“這個系列我都懶得罵了。”
“《暮光之城》系列註定要成為馬修人生中抹不掉的汙點。”
“從明年開始,總算看不到這腦殘片了。”
更有影迷看透表象,直指本質,一針見血:這個世界上可能再也不會有一部電影、它的質量如何根本無關緊要!
更有甚者,在社交網站上歡呼:雖然我並不信教,但我要高呼一聲:哈利路亞!我們再也不用忍受這些焦躁、自以為是、對吸血鬼傳說的褻瀆的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