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2/3 頁)
924年發表在朱自清、俞平伯合辦的《我們的七月》上的《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則更發揮了他&ldo;暗中摸索&rdo;出來的風格。這幅畫立刻引起了上海《文學周報》主編鄭振鐸的注意。他說:
&ldo;我的情思……被他帶到一個詩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種說不出的美感。&rdo;
於是,《文學周報》上便開始發表爸爸的簡筆畫,並冠之以&ldo;漫畫&rdo;二字。後來,常有人稱爸爸為&ldo;漫畫的鼻祖&rdo;,爸爸自己並不這樣認為。他只是&ldo;暗中摸索&rdo;出了自己的風格。至於&ldo;漫畫&rdo;,事實上在中國早已有了,只是鄭振鐸先生第一次把這個名稱冠到爸爸的畫上。1925年12月,《文學周報》社出版了爸爸第一本畫集,就名為《子愷漫畫》。
從黑白的人物漫畫到彩色的山水人物畫,確實是抗戰以後爸爸畫風的一大轉變。寶姐說,她更喜歡爸爸的簡筆人物畫。我也有這樣的感覺。不過,現在市面上所能看到的真跡,幾乎只有彩色的山水人物畫。那是因為黑白簡筆畫都已交出版社付印,書出版後原作是不歸還作者的。加之那大多是早期作品,經過八年抗戰,早已毀於戰火。而那套彩色的山水人物畫則是專供展覽的。正如爸爸所說:
以前小幅的簡筆單色的人物畫,都可照相鑄版,展覽在全國各地。現在較繁的色彩山水畫,在戰時卻無法複製。只有裱起來,掛起來,才可展覽。
爸爸這種展覽,不賣原畫,而是預訂,展覽結束後按預訂的重畫。這樣就可以永遠保留原作。這套原作始畫於1938年。到1946年回江南前還有補充。1946年12月,錢君匋先生的萬葉書店有條件出版了最初的彩色版《子愷漫畫選》。不過只收了36幅。直到1988年8月,爸爸的方外好友廣洽法師在新加坡展出我帶去的這套彩色畫時,才完整地印製了一次。法師為這畫冊的名稱徵求我的意見。我說這套畫展出數次也不賣,所以是爸爸的精品。於是就定了《豐子愷精品畫集》這名稱。
話扯回來。這次畫展所得五萬多元法幣,1943年入夏前用來建造了一所極簡陋的自家的住房&ldo;沙坪小屋&rdo;。
但自建房屋的事不是畫展後馬上決定的。起初爸爸還是想租房子。
風生書店
在陳之佛先生家住了一段時期,有一次爸爸偶然在路上遇到以前立達學園的學生陳瑜清。透過陳的關係,又認識了他的朋友周世予。周是本地人,學徒出身,愛讀魯迅作品,也是爸爸的私淑者(後來才聽說他是地下黨員)。他原先開一家電料行,因警察常來找他麻煩,使他終於站不住腳,關閉了店。在陳瑜清先生等的幫助下,周世予先生開了一家舊書店,叫風生書店,就在陳之佛先生所住的正街拐彎處。周老闆得知我家正找房子,便邀請我們住到書店樓上。樓上一隔為二。陳瑜清先生家已在後樓住下。我家便入住約一方丈半的前樓。爸爸還為風生書店寫了招牌。後來聽說我們的入住,無形中對這書店起了保護作用。我們遷走後,警察局和特務又來找周的麻煩。他終於站不住腳,關閉了店。聽說小說《紅巖》中的沙坪書店,就是以這家店為原型的。
媽媽和恩狗就在這時到了重慶。寶姐華瞻哥他們,週末也來湊湊熱鬧。華瞻哥還為周老闆補習英文。在風生書店,我記得幾件小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