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古董(第2/3 頁)
只能認出青花瓷的模樣。
如果有專業人士在身邊,一定會大聲驚呼,青花瓷、五彩胎瓷、薄胎瓷、雕塑瓷等等,這批古董的收藏價值很高啊。
李志文繼續往前看,忽然看到了一對瓶子,得虧後世網際網路的教育,不然李志文真會把他們當作普通的文物。
他們的名字叫青花雲龍象耳瓶,是元代時期的古董,網上說人們認識元代青花就是從這一對有至正十一年銘的青花雲龍象耳瓶開始的,他是識別元代青花瓷的標準參照物。
李志文把其中一隻瓶子拿了起來,朝瓶身上看去,果然有至正十一年的字樣,這在後世被封為大英博物館的十大中國文物,沒有想到到了李志文手裡了,李志文看著這對瓷瓶頗為滿意。
放下瓶子,李志文朝最後幾個箱子看去,最後幾個箱子也不再是瓷器,而是以青銅器為主,想來當時大英博物館的奧森佩雷斯看著青銅器重,以此來增加分量的吧。
其中一件盆一樣的器皿引起了李志文的注意力,李志文拿起來仔細端詳了半天,才確認它的身份,這又是一件被後世封為大英博物館的十大中國文物之一的西周康侯簋,是西周早期的青銅器,在1931年在河南出土,隨後被倒賣到了海外,原屬於圓明園收藏,之後被一個英國人捐贈給了大英博物館。
簋是古代漢族人用於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也用作禮器,圓口,雙耳。流行於商朝至東周,是中國青銅器時代標誌性青銅器具之一。
李志文朝器底看去,只見器底刻著4行24個字,只是文字李志文看不懂。
這個簋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把手,是個長牙尖角、大方耳的猛獸,正在吞食一隻小鳥。
不說這個康侯簋的樣式,單說它的年代就價值連城,再者古代誰能用青銅器吃飯,那都是王公貴族啊。
李志文看著這些古董很滿意,沒想到這十幾口大箱子就能有兩件後世大英博物館的中國十大文物,怎麼能不滿意呢。
“這一共有多少件古董?”李志文問道。
“一共從英國帶回來二百二十三件古董,其中有一百九十四件瓷器,二十九件青銅器,在運輸過程中,還破碎了五件瓷器。”朱耀飛說道。
“還有破碎的?拿著怎麼處理的。”李志文有些心疼,這可是古董,破碎了可就不值錢了。
“我們都帶回來後,只是破碎的五件瓷器的碎片都混雜在了一起,沒有辦法區分開來。”朱耀飛說道。
“那還好,阿飛,你把碎片也給保護好,我過段時間找個古董修復專家修復一下。”李志文說道。
“明白,文哥。”朱耀飛說道。
“還有這個地方的安保要外鬆內緊,別讓別人一看就像是這裡有好東西,不遭人惦記才怪。”李志文說道。
“我會一一叮囑他們的。”朱耀飛說道。
“走吧,一起吃個飯吧,好久都沒有一起聚聚了。”李志文對黃庭耀和朱耀飛說道。
還是熟悉的大排檔,還是熟悉的味道,只是沒有搗亂的古惑仔了,畢竟看著三人周圍五大三粗的保鏢,都不敢靠近,更別說是上來尋釁了。
大排檔上,三人高談闊論,誰也沒想到畢業都沒一年,幾人都混出了名堂,李志文從兜裡掏出兩張五百萬港幣的現金支票,分別遞給了朱耀飛兩人,說道:“阿飛,阿耀,這兩張之前你們那些,回頭在我家附近買套別墅,咱們還是住在一起。”
“文哥,我怎麼能要你的錢呢?再說你的生意也才剛起步,你快收起來。”黃庭耀說道。
朱耀飛則淡定的收了起來,他是和李志文去英國見過大世面的,知道李志文的財力,不差這一千萬港幣,再說李志文讓兩人搬到他家附近,何嘗不是讓他兩順便幫襯李志文家的意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