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八章 新領域(第2/4 頁)
亞悉尼。
整套工程包括可容二十多張臺、一千五百部機器的亞大地區最大市場,以及一幢六百套房間的五星級酒店,若三期工程全部完成,耗資逾四十億港元。
九十年代,越南全方向開放,鼓勵外商赴越。
何氏又拉鄭氏聯盟,捷足先登,第一期投資兩億港元,在海防市建築商場與酒店。
海防原是法國殖民軍官度假勝地,越南政府決定把它重建為遠東旅遊海濱城,國內資金匾乏,只得藉助外國闊佬的財力。
鄭語桐自己從不玩,卻頻頻插手。有人開玩笑道,鯊膽彤如此,賀氏應該把桂冠扯一角下來給鄭氏遮頭。
鄭語桐曾對他的行為如是解釋道:“這個世界根本就是‘大有大堵,小有小堵’,做生意便是堵博的一種,甚至每次買一幅地的決定,本身已有菠菜的成份。”
如果說,地產業是鄭氏的一座金礦的話,那麼珠主行便是他的一隻金盆。
珠寶行為鄭氏掘得第一桶金,為他在地產大展拳腳奠定基礎,故鄭氏對珠寶獨有情鍾。
鄭語桐說:“在我一生的事業中,最感興趣的有兩方面,一是珠寶,一是地產。”
從盈利的角度,珠寶不敵地產。但珠寶收益穩固,不似地產大起大落。
進入八十年代,香港珠寶業形成四分天下的格局,競爭日趨激烈,儘管如此,鄭氏仍捧牢珠寶而不棄。
香港眼下有金鋪三千多家,最大的有周大福、周生生、謝瑞鱗、景福等4家。
周大福創始人為鄭語桐岳父周至原,周生生創始人為周至原的親戚周方撲,“二週爭鋒”。
謝瑞磷為香港珠寶業後起之秀。在六十年代初,謝瑞鱗還是個打金作坊的小夥計,他勤勉好學,滿師後不久,獨立開設打金工場,承接香港及境外珠主商的訂單。
1967年,地產爛市,謝氏低價覓得九龍紅的一個鋪位,開設第一間門市。
八十年代未,謝瑞麟的年營業額達二十億港元,在港九擁有多間分行。
鋪位裝飾模仿周大福,鋪面大,極堂皇。謝瑞鱗正值富年,他與其他珠寶大亨不同,他既精製作,又善銷售,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
景福金行創辦於五十年代,創始人為美麗華酒店集團的楊志暈。
景福有家族其他事業為後盾,實力較雄厚,六七十年代,與周大福、周生生成三足鼎立之勢。
八十年代,楊志暈逝世,景福開始走下坡路,正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景福仍是港九珠寶行的一支勁旅。
早年,鄭語桐曾獨領“鑽石皇后”之風騷,現在各大金鋪都經營鑽石生意,與周大福平分秋色。
金鋪競爭之激烈,還可表現在廣告上,任何一種傳媒,都可見到“珠光寶氣”。據統計,香港珠主業每年花在廣告上的費用,高達三千萬港元。
金鋪多於米鋪,多得顧客都無暇注目。偏偏劫匪老盯住金鋪下放,使眾金鋪雪上加霜。
八十年代,金鋪劫案每年最多八十宗,最少二十宗;1991年高達一百宗,1992年開年不吉,1月,周大福中環金行被劫珠寶一千一百萬港元;不久,該行佐敦道分行被劫首飾五百萬港元;4月,周大福再次遭災,銅鑼灣分行被盜四百萬港元珠寶。周大福的中環、佐敦道兩行保險期剛過,又未續保,一千六百萬港元之巨的損失得不到絲毫賠償。
浩大的損失,反映出周大福管理之疏漏。鄭語桐從七十年代起,不再直接主理周大福,九十年代,更是處半退隱狀態,在董事局會上,鄭語桐狠狠批評了周大福的首腦。
以後,周大福嚴加防犯,雖不能擔保劫匪下上門,但至少不會發生投保脫節的重大疏漏,一旦出事,就可以“嫁禍”於保險公司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