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三章 三劍客(第1/4 頁)
郭德盛捧牢了這隻聚寶盆,馬上又騰出一隻手去抓搖錢樹——新興工業產品尼龍。
他馬不停蹄穿梭於日本臺灣之間,獲得幾家不同類別尼龍產品的代理權。這一項,年營業額又有一千萬港元。
郭德盛年近半百,在通常人意識中,他快到頤享天年的時候。
但郭氏連一絲這樣的念頭都沒有,他想的只是進取。否則,郭德盛,至少不會是地產巨擘的郭德盛。
馮景囍在三劍客中年齡居中,1922年生於廣州的小商人家庭。馮景囍因與後母不和,未讀完中學,十六歲便隻身闖蕩香港,在九龍土瓜灣卑利船塢做徒工,日薪13仙,如出滿勤,月薪近4港元。
1941年日軍侵佔香港,馮景囍逃離香港,回到了粵省。馮氏未回家,而是進一間錢莊做學徒,後升為管事、帳房,兌貨幣,買賣黃金,還與人合夥經營過酒樓。
香港收復,馮氏攜帶積蓄的兩千元殺回香港做小生意。1948年,他聽說灣灣魚苗價高,於是集資、貸款,孤注一擲。
馮景囍傾資買了一條船,自珠江三角洲裝上魚苗,請了一位船老大,啟程赴灣灣。船駛入公海,風大浪高,小船顛簸搖晃,馮景囍嘔吐不已,竟昏了過去。
馮景囍醒來,發現魚苗死了一大半,急忙用手壓氣泵輸氣,但魚苗愈死愈多,航抵灣灣,魚苗死得一條不剩!
這是自己十多年的血汗呀!馮景囍欲哭無淚!
同是這一年,香港的另一位未來富豪霍鷹東,帶人去東沙島撈海人草,也是遭致慘敗。他們都喜歡冒險,慘重的教訓,並未阻止他們日後不冒險。
已經破產的馮景囍,來到灣灣後索性一搏到底,他說服船老大拿酬金出來,自己以船作抵押,兩人合夥做水果生意。
當載滿香蕉的船隻返航香港時,香蕉早變成一堆爛泥。
馮景囍真正搏盡,一貧如洗了。他不得不從打工仔做起,到韓戰爆發,手頭又有一筆小小的積蓄。
馮氏發了財,但不像霍氏那樣成為鉅富。馮氏對傳媒談他的韓戰傳奇保持沉默。
韓戰結束,馮景囍炒金炒股,斬獲不大,總希冀來個大突破。
李兆集在三劍客中年齡最小,1928年生於粵省順德。
父親在當地開一間“鋪頭”,李兆集讀私塾時,常去鋪頭吃飯,雙眼發亮,瞪著進進出出、花花綠綠的鈔票。
父親開鋪頭略有斬獲,就把生意做到羊城去。李兆集小學畢業,便去父親設立在廣州的銀莊做學徒,先是做雜工,後來就做鋪面夥計。
李兆整合天看著鈔票進、鈔票出,給鈔票迷住了。法市、偽幣、金圓券,還有銀行銀號自行發行的代銀券,它們之間的兌換率是多少?變化如何?鈔票比值變幻無常,像有一隻魔手在無形中操縱。
“鈔票都是人家的,我們只是賺一點佣金。”父親向他灌輸從業常識。
“我要自己有這麼多的鈔票就好了。”李兆集常這麼想。但他發現,華夏的鈔票愈來愈不值錢,昨天還能買一升米,幾天後可能一把都買不到。
“鈔票有什麼用?還是實物牢靠。”李兆集對鈔票產生一種不信任感。
1948年,李家的銀莊開不下去,變賣家財來到香港。
此時,正是“難民”潮,香港市面,炒匯炒金,如火如荼。於是李兆集就去金號掛單,加入炒匯炒金的行列。
香港黃金匾乏,李兆集就去葡京,找到當地勢大財雄的賀氏,與澳門的炒手聯合炒金,獲利不菲。
五十年代,炒金降溫,李兆集開始做貿易,找錢投進貨物裡滾動,錢自然愈滾愈多。
面對著大捆的鈔票,李兆集仍抱著根深蒂固的不踏實感。後成為地產巨無霸的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