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太后薨(第2/4 頁)
。”梁從政小心翼翼地偷看著趙煦的臉色回話。
實際上劉惟簡三天前就已經到達了東京地界,一直拖到太后大行,立即派人備了厚禮前來聯絡梁從政,並在他的指點下火速遞上了剛才所述的摺子。
聽得此話,趙煦的臉色有點難看:“哼,他的這件事辦成這樣,算是個什麼結果啊!朕手頭事情太多,哪管得了這等小事。他自己惹出來的事情,自己去收拾乾淨了再回來見我。”
太皇太后去世,皇帝親政了。
雖然在之前高太后聽政的這些年裡,小皇帝都是安坐一邊,從來不發表任何看法。但就是因為他太安靜了,安靜得在平時都感覺不到他的存在。而即使是如今親政之後,面對過去的這些執政宰執們,他依然是一如既往地安靜,偶爾開口,都是“便依卿等所奏”之類的話語。
於是,元佑年間的這些大臣總是覺得坐不住,他們必須要做點什麼,要確保當今的官家不至於有什麼不必要的念頭。
先是中書舍人呂陶,這位也就是先前封還了高太后要褫奪秦剛解元旨意的那位,字元鈞,眉山人,蘇軾的老鄉。在這件事上,他敏銳地察覺到了洛黨的惡意企圖,乾淨利落地以“太后所為不合禮法”的理由把這道旨意給擋回去了。但在除了這事之外,他仍然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保守派。
呂陶給小皇帝上的奏摺裡苦口婆心地說道:“尊敬的陛下啊,為臣恭賀您親政啦!基於您之前從來沒有單獨決斷事情的經驗,我想想,還是要幫您指明兩點最不容易出錯的原則:第一點,就是在想任用誰之前,都必須要極其地慎重,一定要考慮清楚,要以國家社稷為重。第二點,就是要堅信我們剛剛逝去的太皇太后的決定,她可是盡心盡地維護了您這麼多年的江山穩固。所以為臣建議您要好好地學習仁宗他老人家,在他親政之後,可是從來沒有讓人非議過劉太后的任何問題,也從來沒有改變過劉太后當年的任何決定啊。”
呂陶遞交之前,還仔細審閱過自己的這份奏摺,覺得裡面都是至誠至懇的建議,又十分地合情合理,這皇帝就算是有一點半點不能立即接受,只要一回復,他便會準備了十條八條的道理給他一一反駁勸說,直到皇帝心悅誠服地接受為止。
但是,小皇帝居然學會留中了,沒有說接受,也沒有提出任何異議,就是繼續不發聲。除了出來接見宰執們以外,他似乎與過去一樣,默默地從來不發聲。
甚至包括在朝中殘留的一些新黨人士,嘗試著上書投石問路的,同樣都被留中了。
元佑八年的九月份,一切變得如何安靜,又是如此地詭異。
小皇帝當然也不是什麼事情都沒做。他沒有去多操心高太后的葬禮,也沒有去調整任何元佑年間的執政班底,更沒有去觸動變化朝堂裡的官員的任命。
但是他在不聲不響之間,突然地下達了他親政以來的第一份詔書,給包括梁從政在內的六名宦官復官。
這個訊息,一下子讓言官們炸了。雖然這並條命令並不是他們最擔心的起復新黨人士,但是重用宦官同樣是他們所痛恨的行為。
於是很快,時任給事中的範祖禹便上書開了第一炮。
“尊敬的皇帝啊,您都看看您幹了什麼事情啊!您要是專心親政,就應該是遍訪賢臣,施行善政,重用君子、遠離小人。那麼誰是君子呢,就是宣仁太后在世時幫您重用的這乾重臣啊,他們先後有大功於宗社、大德於生靈。而誰又是小人呢?就是王安石、呂惠卿這些妄提變法的人,他們禍害了國家,欺瞞了先帝。對內困苦百姓,對外結怨周邦。而又像李憲、王中正這樣的宦官都是幫兇。可是臣聽說,皇帝您的第一道詔令卻是起復身邊的太監,給這些內侍復官。這簡直是太不對了,希望皇帝您趕緊追回詔令,不可犯錯。”
這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