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2 頁)
匈奴長期對漢邊境進行劫掠,所以在邊境線擔任郡太守一職,對多數人來說,是件苦差事。但是李廣的天性,頗類似後世的巴頓將軍,是天生的冒險家,到了上谷,李廣反而如魚得水。
李廣到了上谷,馬上改變上谷原來消極的防禦匈奴的方法,訓練騎兵,他要求騎兵必須要以積極進攻來代替消極防守,要在機動作戰中戰勝匈奴的騎兵,要改變長期以來,邊塞漢軍只是憑藉堅固的堡壘進行防守,這種只守不攻的作法,當然使得匈奴人有恃無恐。以前匈奴人常成結結隊前來挑釁,打得贏就劫掠一番,打不贏就調轉馬頭跑,漢軍也罕有主動追擊,所以匈奴騎兵對漢軍實在看不上眼。
李廣上任後,匈奴騎兵又象往常來挑釁。李廣帶著騎兵前往交手,匈奴騎兵抵擋不住,調轉馬頭就跑,李廣就在後要使勁地追,追到一定距離後才返回來。
匈奴人一瞧:嘿,這次來了個硬傢伙,有得一玩。匈奴騎兵英勇善戰,非常好鬥,見到有李廣這樣的對手,倒是高興得不得了,天天就找上門來跟李廣打架,每次李廣都帶著騎兵出擊,這種小規模的衝突,雙方互有勝負。
漢朝是一個對勇者推崇備至的時代。在當時,李廣的名氣是很大的。以李廣這麼大的名氣,整天跟幾個匈奴小毛賊殺得不亦樂乎的,這確實讓一些李廣的崇拜者們很是擔心。
有一個李廣的粉絲,叫公孫昆邪,就到劉啟面前哭訴:&ldo;李廣的才氣是天下無雙,他自恃武藝高強,整天跟匈奴人戰鬥,這樣下去,難免會發生意外。以李廣之才,如果在這種武裝小衝突中發生意外之事,這就非常不值得了,而且對國家來說,也是莫大的損失啊。&rdo;
劉啟雖然因為李廣私自接受梁王封將一事而惱火,但也算愛惜李廣之才,覺得公孫昆邪說的有道理,就把李廣由上谷太守調任為上郡太守。
此後,李廣的職務走馬燈似的換。除了在上谷與上郡擔任太守外,李廣後來還做過邊郡、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各地的太守,幾乎把匈漢漫長的邊境線跑了一遍。不論到哪個地方,李廣還是老樣子,整天就是跟匈奴人打仗,幾乎可以說打上癮了。匈奴騎兵,無人不曉得李廣的大名。
劉啟也要聳聳肩表示無奈:不是我不關照李廣啊,給他換了這麼多地方,他還是熱衷於小打小鬧,完全不理會我的一片苦心,我也是沒辦法哩。
景帝中元六年,匈奴騎兵大舉侵入雁門和上郡。
這次匈奴南侵有重要的戰略企圖,即奪取中國的戰馬。漢文帝時,政府設立&ldo;馬苑&rdo;三十六所,專司養馬,到漢景帝時,馬匹的迅速繁衍,使中國騎兵的數量與質量都得到上升,李廣的騎兵力量的突起便是一例。匈奴人深感憂患,長此以往,匈奴騎兵的優勢將不復存在,所以這一年,發動了旨在掠奪戰馬的戰爭。
此時李廣正擔任上郡太守,首當其衝,戰鬥最為激烈。雖然匈奴軍隊佔有數量上的優勢,但在戰鬥中並有佔到太多的便宜,雙方都損失慘重。
李廣軍中有一名宦官,名義上是漢景帝派來協助李廣訓練士卒的,實際是景帝的耳目,監視李廣的舉動。有一天,這名宦官帶著二十幾名騎兵去巡邏,看到不遠的前方有三個匈奴人,就仗著人多勢眾,一擁而上,想撈幾個匈奴人的首級向李廣領功。沒想到這三個匈奴人好生了得,箭術高超,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兒時間,漢軍二十幾個騎兵已經傷亡過半。
宦官偷雞不成蝕把米,灰溜溜地回來,向李廣稟報了情況。李廣當即一喜:&ldo;這三人一定是匈奴的射鵰高手,一定要去會會他們。&rdo;當即帶上一百名騎兵,騎著快馬去追趕。這三個匈奴人沒有騎馬,只是步行,所以李廣苦追了幾十里,終於追上他們。
李廣命令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