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學習製作西湖龍井茶(第1/2 頁)
王楊在村子裡轉了好多地方,終於找到了這個教傳統制茶手藝的孫師傅家。先去敲門,裡面有個中年人從家出來,看到王楊還是很熱情的,好多的遊客到他們這裡來都會受到熱心接待的!
王楊說了一下來意,想學習茶葉製作手藝,問一下孫師傅可以教徒弟嗎?孫師傅說需要交點學費即可。王楊交了1000塊錢後,孫師傅先領著王楊去參觀他的製茶室,先給介紹製茶需要哪些工具。後面就是開始講西湖龍井加工工序!
第一步學習採摘,龍井茶的採摘有三大要求: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
以早為貴:歷來龍井茶採摘時間很有講究,以早為貴。茶農常說:茶葉是個時辰草,早採三天是個寶,遲採三天變成草。
細嫩著稱:龍井茶的採摘還以採摘細嫩而著稱,並以採摘嫩度的不同分為蓮心、雀舌、旗槍,鮮葉嫩勻度構成龍井茶品質的基礎。只採一個嫩芽的稱蓮心,採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葉形如雀舌的稱雀舌。
採摘次數多:採摘次數多,也是龍井茶的一大特色。長期以來,採大留小分批採摘,已經成了習慣。一般春茶前期天天採或隔天採,中後期隔幾天採一次,全年採摘在30批左右。
第二步是晾曬,西湖龍井在採摘後要在竹篩上進行晾曬,一般需要半天左右時間,這樣可以減少茶葉中的青草味道,使水分達到炒制的要求,同時使新茶在炒制時不至於結團。然後再對晾好的新葉進行大致分類,根據葉子的品質檔次來決定下一步炒制的鍋溫、力道等條件。所謂晾就是剛採摘下來的茶葉得在陰涼處堆放上大半天,大約相當於機械加工的退火,也就是透過堆晾,去掉茶葉裡殘餘的大部分剛性。
採回的鮮葉需在室內進行薄攤,厚度為3厘米左右,中下級原料可稍厚。經8-10小時攤放後,葉子失去一部分水分,減重15%-20%,鮮葉含水量達70%左右為適度。目的是散發青草氣,增進茶香,減少苦澀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鮮爽度。還可以使炒制的龍井茶外形光潔,色澤翠綠,不結團塊,提高茶葉品質。
經過攤放的鮮葉需進行篩分,分成大、中、小三檔,分別進行炒制,這樣不同檔次的原料,採用不同鍋溫、不同手勢來炒制,才能恰到好處。
第三步是揉捻。是透過外力將茶葉的內部結構揉捻成人們希望的形狀,但龍井茶的形狀要求青葉保留一部分自然的剛性,以便茶葉成型後還能看到部分青葉的原狀,因此就將揉捻工藝弱化了。將炒分解成炒-晾-炒-晾-炒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完成部分揉的要求。
第四步是炒制。西湖龍井的炒制需要手工完成,依據不同鮮葉原料不同炒制階段分別採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壓、磨”等十大手法。
整個炒茶過程分為青鍋、回潮、輝鍋三個階段。青鍋:是在15分鐘內將茶葉初步成型為扁平,茶葉被炒至七八成幹。
回潮:是將經過了青鍋步驟的茶葉起鍋攤平在竹篩中回潮,大約需要一個小時時間。
輝鍋:是將回潮後的茶葉加入鍋中炒幹,使水分小於5%,並且進一步定型。大約需要20分鐘。輝鍋後的茶葉起鍋晾涼就是成品的西湖龍井了。
傳統的龍井炒制有十大手法:拋、抖、搭、煽、搨、甩、抓、推、扣和壓磨,不同品質的茶葉又有不同的炒制手法。
"拋"是為了讓茶葉變鬆,把水分散發掉,有時也為了控制鮮葉的溫度。"壓"則是為了把鮮葉壓得扁而平,扁平而挺直是龍井茶的外形特色所在,有時為了使龍井茶表面變得光滑,還要邊壓邊推。"抖"是為了把茶葉的形狀抖出來,使葉和心包在一起,於是不僅香味被牢牢地包在每一片茶葉內,沖泡後一芽一葉的形狀也完整而立體,非常漂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