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4/4 頁)
巴格達的。巴格市周圍和城內都沒有構建任何防禦工事……
在克里姆林宮執政的第四年(16)
美軍輕而易舉地控制了伊拉克北部的所有城市,包括薩達姆·侯賽因的家鄉提克里特市。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的石油工業設施都未被破壞。發生過的幾場火災也都被迅速撲滅。給人的印象是,這是一場早就設計好的陰謀。曾在巴格達工作過的一名俄羅斯記者後來寫道,無論美國人,還是伊拉克人都不需要這場戰爭的真相。他親耳聽到,美國軍官在回答記者提出的“伊拉克和巴格達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個問題時說,“假如我們講出在伊拉克所見到的十分之一,我們的軍隊和圍繞我們的軍隊都發生了什麼,我們在美國就會立即被判處十次終身監禁。”
伊拉克戰爭的結局引起了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的政治家、軍事專家和軍人的不解、甚至疑惑。無論是美國和伊拉克任何一方的反對者還是支持者,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牛津大學中東研究中心的專家、前約旦裝甲兵上校在自己的評論中說:“在伊拉克武裝力量的行動中我看不到任何邏輯。不僅沒有一座橋樑被炸燬,甚至沒有佈雷。一些軍團沒有統一指揮,他們既得不到命令,也不知道自己的戰鬥任務。現代戰爭史從未記載過這種恥辱。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巴格達與提克里特的地下集結了六萬人的軍隊,這包括兩個共和國衛隊所屬的部隊,由七個師組成(三個坦克師,兩個摩步師,兩個步兵師)。他們乾脆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們寧願保全性命,蒙受恥辱,脫下軍裝,跑回家去了。”
反戰同盟的領袖們顯然也很疑惑。不久前,幾家歐洲報紙還極力誇獎普京的外交藝術。西班牙報紙說:“普京打的是兩副牌。在尋求對伊拉克危機的解決辦法中,普京展示出自己的高超技巧。到目前為止,他一張牌也沒有丟。普京巧妙地做到既繼續反對戰爭、也並不給人以跟美國發生衝突的印象,甚至當他站在法國和德國的立場上也是如此。普京善於把相互矛盾的觀點結合為一個整體,並將其作為一件事物的兩個方面。”
但現在就連普京也不太明白,他到底該做些什麼和說些什麼了。施羅德與希拉剋緊急飛到俄羅斯,與普京討論當前的局勢。會談於4月11日在聖彼得堡舉行,一直持續了幾個小時。在這次峰會之後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普京談到了伊拉克的人道主義問題、在那裡恢復正常生活的問題,也說到聯合國的作用、伊拉克的債務。普京聲稱,他不認為“新協約國集團”以前的立場有何錯誤。普京說:“我們有很多問題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5月末在俄羅斯與歐盟領導人的峰會上,然後是在聖彼得堡建城300週年慶典上以及6月初在法國舉行的八國首腦會議上,我們將有機會繼續對這些問題加以探討。如果法國作為八國會議的主辦國將伊拉克問題列入議事日程,我們是不會反對的。”
此後幾個星期,與伊拉克局勢相關的話題乾脆從俄羅斯報紙與刊物上消失了。誰都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伊拉克的戰後重建問題。因為大家都不明白戰爭的結果是什麼以及為什麼這場戰爭的程序如此不同尋常。還能否在伊拉克從前的領土範圍內實施重建工作?伊拉克到底曾經是不是一個正常意義上的國家?它有沒有自己的歷史、民族自我意識、傳統與文化?還是說,伊拉克曾是奧斯曼帝國與大英帝國陷落後,幾塊無人認領的領土的人為組合?在薩達姆·侯賽因之前,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