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頁(第1/2 頁)
又比如,李心傳在《要錄》還記載道:「檜專政以來,所書聖語有非玉音者。恐不足以垂大訓。乃奏刪之。」
這就說明瞭秦檜及其黨羽刪削篡改南宋國史範圍之廣、內容之多、膽量之大、甚至對於宋高宗親口所說的話也敢加以篡改。
ps:謝謝zhuxyhh01大大、0拈香一朵0大大的打賞和支援。
第三百六十五章: 氣結的一幕
凡事百密必有一疏。
雖然秦檜和他的黨羽們竭盡所能,無所不用其極地去刪除,破壞嶽飛的種種事跡,但只要我們耐下心來,還是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對於牛皋在朱仙鎮大捷中所取得的功勞,在《宋史-列傳》第一百二十七卷、《張憲楊再興牛皋傳》中有以下記載:「……金人渝盟,飛命皋出師戰汴、許間,以功最,除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成德軍承宣使,樞密行府以皋兼提舉一行事務。宣撫司罷,改鄂州駐札御前左軍統制,升真定府路馬步軍副統總管,轉寧國軍承宣使、荊湖南路馬步軍副。」
在這段描述中,汴梁城和許州之間,正好處於朱仙鎮的範圍。
其中的「以功最」,說的是牛皋在這幾場大捷之中的功勞最大,甚至要比負責在正面衝鋒的張憲還要大,所以他也籍此得以升官進爵。
有一點是很明確的,牛皋既沒有參加十幾天之前的郾城之戰,小商河之戰,也沒有參加才結束幾天的穎昌大戰。
他之所以能夠「以功最」,唯一的途徑,就是在朱仙鎮大捷之中立下大功;而這個功勞要達到「以功最」的程度,在獎罰分明的岳家軍中,只能要用足夠多的殺敵數量才能取的。
完顏兀朮敗了,敗得是如此的徹底,即便用一敗塗地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等金兵們狼狽萬分地逃竄回開封府,略為清點人數。完顏兀朮這時才知道,自己的麾下已經不足三萬人了。
這個時候的完顏兀朮已經徹底傻了。
如今強弱懸殊。加上士氣低落,完顏兀朮如果硬撐下去,只會是死路一條;假如就此撤退,金兵損失太多,回國後必將受到皇帝的嚴厲懲罰。
一時之間,汴梁城中的完顏兀朮進退維谷,不知如何是好!
只不過,完顏兀朮猶豫不決。他下屬的將領們可不會與他同樣的見識。
根據《宋史-嶽飛傳》的記載:…金統制王鎮、統領崔慶、將官李覬崔虎華旺等皆率所部降,以至禁衛龍虎大王下忔查千戶高勇之屬,皆密受飛旗榜,自北方來降。金將軍韓常欲以五萬眾內附。
這裡韓常的五萬眾並不是說韓常有五萬士兵。
韓常是漢人,身在金營,執行的卻是宋朝的制度;韓常這五萬人,是包括了隨軍家屬在內的所有人數。
要投降的人數實在是太多了。甚至連金兵的高層也不能夠制止。他們唯一的做法就是勸部下不要主動去降,等岳家軍到了再降也不晚。
《宋史-嶽飛傳》中有另外一段記載---金帥烏陵思謀素號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諭之曰:「毋輕動,俟岳家軍來即降。」
這個烏陵思謀就是在紹興八年中的那位金國特使。
在完顏粘罕和完顏昌等一批前輩們死後,金國人才短缺的情況非常明顯。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連烏陵思謀這樣的小輩都能夠當上元帥,金兵人才缺乏的程度,可見一斑。
金兵現在的這種情形,用一句成語來形容,就叫做「樹倒猢猻散」。
帶兵帶成這番模樣。讓金兵的主帥完顏兀朮情何以堪。
如今的岳家軍就彷彿是一座天塹一般,橫亙在他完顏兀朮的面前。四次三番的掙扎,始終無法逾越一步。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