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5 頁)
一併拿了去,務必給朕將此案審清楚,事關朔方軍軍心是否穩定,不可大意啊。”
陳文遠應道:“臣遵旨。”忽地眼角撇向右邊的李俶,心中暗忖:“事情果然如廣平王所料,一切盡在他算計當中,高明高明!”
李隆基稍後將口諭擬成三道聖旨,陳文遠領了一道退出了興慶殿,餘下兩道聖旨分別由內侍往御史臺和刑部兩處宣令,正是三司會審。
第六回 平冤昭雪(七)
案子皇帝既然傳下聖旨了,那麼刑部和御史臺自然知道皇帝心中是何想法,這定是要給平城梁翻案。加上皇帝命楊國忠不要插手此事,是以明裡楊國忠無法干預,案件審理起來自然順暢許多,不出三日三司審出結果便是證據不足,平城梁無通敵叛國之嫌,陳文遠依實情奏明皇帝。為按撫朔方軍心,李隆基下詔為平城梁平反,並追封平城梁為“震軍大將軍”,詔書八百里加急送往武靈朔方軍處,昭告天下。剋日,李隆基下令將平城梁遷葬,以慰其在天之靈,平青雲無罪釋放,後李俶上言,李隆基恩准,著平青雲為太子衛率,統領東宮六率,這是後話了。
早在大理寺後牢時,平青雲便就知道了皇帝為他父親平反了冤案,知道訊息那一刻,平青雲喜極而泣,仰天痛哭,這段時間以來,經歷的人生的大起大落,好幾次從生死的邊緣走了過來,此時此刻聽到這個訊息,心中百感交集。總算能讓父親沉冤得雪,不至讓天下人唾棄。
大理寺接到聖旨那一刻時,便立刻將牢中的平青雲釋放了,平青雲拜謝了陳文遠,就奔向李俶府邸,卻見李俶與高鳳麟等人早已在門外等候多時,平青雲快步走上前去,在離李俶還有三步之遙時,噗通跪了下來,李俶可謂對他有再生之恩,不僅恢復了他自由身,還為他父親和平家昭了雪,這份大恩大德,平青雲只盼來世再來報了。
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此時此刻的平青雲再也掩不住激動的淚水,邊向李俶磕著頭,眼淚也灑在了地上。李俶不等他磕完九個響頭,一把將他託了上來,直言無須大禮,平青雲心念這份恩情可比天高,毅然還是將那九個響頭磕完了,一旁的高鳳麟和趙文心等人無不動容。
這日午間,李俶在其府邸為平青雲擺酒設宴,一來他得獲自由,再也不是通緝之身,二來平城梁平反,昭告天下,尚為可喜。酒宴不過四五人,李俶是主,平青雲、高鳳麟、陳文遠為客,此為四人,尚還有一人未至。平青雲見還有一席位空閒,便問這最後一位宴請的是何人。李俶淡淡一笑,說到此人即刻就到,耐心多等片刻。
不過盞茶功夫,門外傳來呼呼風聲,腳下足聲厚重,伴隨著一陣哈哈大笑,進來一人,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只見這人約莫二十七八,身長八尺有餘,生的人高馬大,較常人比高出一個頭來,身著錦衣金靴,腰繫玲瓏玉雕,手執一把棠溪寶劍,好不威風凜凜。
李俶見那人進得門後,忙的招呼道:
“來來來,三弟,快請坐下,我來為你引薦兩位朋友。”
那人依言坐到了自己的席位,將寶劍置於身旁,平青雲和高鳳麟還自奇怪,這人怎地如此無禮,進了王府,竟然不卸下兵器。正自疑惑,李俶道:
“來來來,我來為二位引薦,這位便是我三弟,建寧王李倓。”指著平青雲又道:“三弟,這位便就是原朔方軍使之子,平青雲平將軍。”然後指著高鳳麟道:“這位就是我之前跟你提過的,袁成子老師的關門弟子,適兒新拜的師傅,高鳳麟兄弟。”最後指著陳文遠說道:“陳大人你是識得的。”
平青雲和高鳳麟聽到說這人便就是李俶口中常常提到的建寧王李倓,難怪可以攜兵器入府,都連連抱拳行禮。陳文遠是大理寺卿,自然見過李倓,自不驚訝,也是向李倓抱拳行了一禮。
那建寧王李倓聽到二人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