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第2/3 頁)
問。&rdo;
朱棣雖然夠狠夠絕,但畢竟是儒家生產出來的人物,鬼神一說早就刻入骨髓,什麼天怒什麼天罰,相信過半,根本沒想過自然的必然變化規律。所以朱棣有些慌亂。
朝堂上,朱棣陛下將情況一說,&ldo;諸位愛卿有何建議?&rdo;
朱棣陛下還沒說完就有大臣出列,朱棣先是一喜。
&ldo;陛下,這就是遷都的弊端,遷都勞財傷命讓戶部沒錢銀賑災。&rdo;
&ldo;自古以來都是定一方以安天下,而陛下不顧臣等阻撓一意孤行這是上蒼懲罰。&rdo;又一大臣出來,大臣們見有機會暢所欲言紛紛出來站隊。
&ldo;……太祖建國定南京後國泰明安,政治昌明,如今不過三朝,就民不聊生,生靈塗炭,我大明亡佚。&rdo;
&ldo;臣等誓死直諫,此地非旺地,請陛下回到南京。&rdo;
泱泱大國就沒幾個提出好建議的,絕大多數大臣都大定主意不在北京長久居住,勢要勸陛下回南京。
朝堂上的大臣難得得到機會,集體暢所欲言的痛陳遷都後的難事、壞事,請病假的大臣也不甘落後,紛紛上奏摺表心態。
&ldo;混帳東西,一個個廢物,蠢貨,榆木腦袋,目光短淺。&rdo;
宮殿裡傳出噼裡啪啦聲,朱棣陛下在砸東西洩憤。
&ldo;劉大人陛下還氣著呢,您還是請回吧。&rdo;公公沒給劉濤好臉色,其實公公沒給任何一位大臣好臉色,因為這些大臣都是來給陛下主子添堵的。
按說劉濤七品小官沒資格進入皇宮,但劉濤運氣好啊,他有鄭國公帶著有胡濙睜眼閉眼看著,所以劉濤站在宮殿大門外。
聽聲音暫歇,劉濤對公公說:&ldo;勞煩公公進去稟告陛下,健康是為陛下排憂解難來的。&rdo;
公公審視劉濤許久見劉濤並不願透露就半信半疑進去稟告,很快就出來帶劉濤進去。
&ldo;微臣劉濤拜見陛下。&rdo;
朱棣衣衫有些凌亂,頭髮滴著汗水,面色沉無,比以前更威嚴,一眼能瞪死人。
&ldo;劉濤!好久沒見,朕都忘了你的存在。你活得還好嗎?&rdo;
&ldo;謝陛下關心,舒暢。&rdo;
朱棣諷刺一番,這個時候居然有下臣在他面前說舒暢,嫌命長了吧。&ldo;沒有好法子,你下輩子再做人吧。&rdo;
&ldo;陛下,您永遠不會錯,之所以出現敵人是因為末將帶兵不力實力不濟,不能在陛下攻下山頭佔領城鎮。陛下您只需要坐在中帳指揮下令牌,末將拿令牌出戰,必為陛下斬下敵人頭顱。&rdo;
劉濤是跟朱棣從靖難之役過來的,也是好戰分子,知道陛下好戰,而且每戰必勝。所以劉濤用軍中語言和朱棣說話。一來討了陛下歡心,讓朱棣放下心中的成見,知道劉濤是站在陛下一邊的。二來,拉拉交情,是跟著陛下的老人了,信得過。
果然朱棣笑了,朱棣恍然大悟,朱棣不在惱怒大臣反對,反對也沒用,因為他是這個朝堂的唯一的主宰,這個大明的皇帝。反對的都是敵人,既然是敵人殺了就好。
&ldo;這些奏摺都陳說遷都的害處,並說之所以有天災都是遷都的造成的。健康,你說怎麼辦?&rdo;
&ldo;我家婦人曾經這樣教育子仁:做壞人難,做好人更難,要想活得長久就要做一個一手持刀一手拿銀子的好人。血能讓人害怕,銀子能讓膽小之人靠攏。砍一刀再給予些銀子,那人必定成為最忠誠的人,即使不是最忠誠的也是最能用的。&rdo;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