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5 頁)
、不苟言笑、做事認真。他一生從不損公肥私、見利忘義,有時簡直正派得近乎無情。我外公在職期間,雖然公務繁忙,但是對孩子的教育卻非常重視,要求嚴格,幾近苛刻。
我的生母張大學,南京人,生我的那年,她25歲。從她年輕時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她當年的樣子:苗條文雅,單純熱情,喜好文藝,善良真誠,一雙大眼睛似乎永遠帶著憂鬱。
母親是新中國培養的大學生,對共產黨、對新中國懷著虔誠的忠誠和熱愛。為了擺脫出身和家庭帶給自己的“資產階級影響”,她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學校的進步活動,立志要做新中國的科學家,可以說是品學兼優。當時,由於她的良好表現和優異成績,學校已經考慮等她畢業時將她留在北京,留在部裡工作。在政治掛帥、政治條件重於一切的五十年代,對於一個國民黨將軍的女兒,這是多麼的不容易啊!光明的前途似乎已經在向她招手了。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她的人生髮生了意想不到的轉變。
■ 錯位人生
張家是典型的嚴父慈母,家裡一切我外公說了算。外公解甲歸田回到北京後,由於時代變遷加上自己的歷史問題,外公為人更加低調、謹慎,對外幾乎謝客,對內管束頗嚴,對女兒尤甚。再加上兩代人受教育的環境不同,所處的政治環境不同,對於人生和理想的追求不同,使得女兒對於雙親尊重有餘,親密不足,至於在家庭裡進行思想交流、尋找共同語言就更是奢望了。
正是這樣的家庭關係,後來間接導致了張大學人生的改變。
當時,張大學正與一位大學同班同學戀愛。那是她的初戀,她很投入,也很快樂。對方性格開朗、高大英俊,對張大學很好。但這樁戀情遭到張公反對。
父女之間第一次發生了公開地爭執。雖然最終女兒賭氣終止與對方交往,但也從此埋下了隱患:女兒認為家中沒有溫暖、關愛,只有封建專制,她非常反感,又生性軟弱,礙於孝道,不好明爭,於是心中鬱悶與日俱增,漸漸釀成了強烈的反叛心理,從此不再與家人談自己的事情,一心想要擺脫家庭控制、自己主宰命運。
為了擺脫家庭,張大學曾幾次報名參軍,結果都是外公指示外婆出面,以女兒是獨生為由,給截了回來。一心要求進步的張大學覺得非常丟人,終日處在內心的煎熬之中。
就在這樣的境遇中,她與蕭軍不期而遇了。
那是1951年,蕭軍44歲。雖然已經是中國很有名氣的作家,甚至是東北作家群中的領軍人物,但那時,他卻正處於人生最艱難困苦的階段。從1948年開始,蕭軍就受到東北局錯誤的批判和處理:被扣上“反蘇、*、反人民”的罪名,剝奪寫作、工作的權利,被排擠出文壇。為了爭取生存空間、儲存寫作權利,1951年初,蕭軍以養病為由,與家人先後來到了北京。
父女如影(3)
為了有個好的寫作環境,蕭軍看上了外公的小樓,後來經人介紹,租住了外公的房子,成了鴉兒衚衕48號裡的房客。蕭軍一住就是幾十年。即使他被*後,擔任北京市作協副主席那段時間前後,他的家人也從未徹底搬出那座小樓。直至去世,他始終是張公的房客。
父親就這樣走進了母親的生活。當年蕭軍人雖到了北京,可是組織關係、工作關係、供給關係……一切生活保障都被扣在東北局,他沒有固定工作,也沒有穩定收入。
我的父母告訴我,他們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相識、相惜、相愛的……正是母親與蕭軍那一場真誠、熱烈而又艱難、痛苦的戀愛,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方向。
■ 邂逅愛情
對於作家蕭軍的名字,張大學並不陌生。她讀過蕭軍的成名作《八月的鄉村》,聽說過蕭的經歷,也和當時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