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5 頁)
舊時慶元山村間一直流傳著“老虎可以一日過三省”的說法,浙江省林業廳的野生動物專家也證實了這個說法:一隻老虎的活動範圍可以廣達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而維持它的基本生存,至少需要70平方公里的森林,還必須生存有200只梅花鹿、300只羚羊和150只野豬。百山祖林區的自然條件及食物豐富程度,最多僅夠2…3只華南虎生存,說到這裡,葉從美一臉擔憂:就那麼點老虎怎麼繁殖後代呢?
慶元一帶山村的老輩獵人間,一直流傳著“一隻野生華南虎可能一生僅能繁殖一次”的說法。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陳水華則說,華南虎通常只在發情期才會雌雄同行,如今棲息地又彼此分割,兩隻虎相遇的社群關係產生機率低,很容易陷入種群的“滅絕漩渦”。■
2002年,葉從美和同事曾創下了44天連續進山尋虎、穿裂十多雙球鞋的記錄,有時甚至因為走得太遠,以至天黑前不能回到林場,只好摸黑尋找附近的山村或是林區管理站寄宿。
從“滿地虎蹤不怕人”變成了“追尋12年無果的傳說”, 葉從美在他僅過去53年的人生裡,就目睹了當地華南虎消亡的全過程。
百山祖林區的自然條件及食物豐富程度,最多僅夠2…3只華南虎生存,此外華南虎通常只在發情期才會雌雄同行,如今棲息地又彼此分割,兩隻虎相遇的社群關係產生機率低,很容易陷入種群的“滅絕漩渦”。
>> 葉從美尋虎的所有裝備,不過是一個頭盔,一把柴刀、幾雙解放鞋,再加對講機和一個隨時開啟著鏡頭的照相機。圖/戴樹林
>> 葉從美髮現的疑似虎窩。圖/毛劍傑
>> 車根村在群山環繞中。圖/毛劍傑
>> 葉從美望著疑似虎糞發呆。圖/戴樹林
。。
中國虎,那些被錯過的保護機遇(1)
—— 專訪WCS資深保護專家喬治·夏勒博士
本刊記者┃劉永峰
20世紀50年代,蘇聯就已制定嚴格的老虎保護政策。1973年,印度也開始了著名的老虎保護計劃。那時,國際上已日益意識到老虎種群的危機,而與此相對照,在當時中國,華南虎的獵殺,依然是合法和被允許的,曾經在很長時間內,打虎的行動受到政府的鼓勵。直到1989年,在頒佈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南虎才被正式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此時中國的野生老虎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邊緣。
在曾經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的老虎保護都是薄弱而滯後的。在此期間,中國錯過了什麼樣的機遇?本刊記者專訪了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資深保護專家喬治·夏勒博士。
《看歷史》:在1963年,您就曾在印度的堪哈國家公園,對老虎行為進行過研究,並於1967年出版了《鹿與虎》一書。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那次研究的情況。
喬治·夏勒:那已是50年前了。那個時候,印度人並不研究大型動物的行為,對於保護這些野生的大型動物更是不感興趣。住在森林裡面的每個人都帶著槍,打獵老虎。這種情況在幾年後發生了改變,當時的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非常關心野生動物的保護。這是個非常好的例子,它告訴我們,只要一個國家的領導人關心野生動物的狀況,那麼野生動物的處境就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保護的第一步是要了解這些動物的資訊,比如它們的棲息地有多大,它們遷徙多遠的距離,吃什麼,吃多少,它們之間有何聯絡。你得到這些科學的資訊後,就可以向當地媒體以及政府做出建議,幫助他們如何來保護野生動物,這就是我當時印度之行的主要目的。
我要研究一個區域內的野生動物,而研究大型捕食動物的好處在於: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