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馮曉剛和趙寶鋼的過去(第1/2 頁)
鄭小龍當年的選擇,決定了京圈的誕生。
而汪朔和葉經這兩個人,則是整個京圈最開始的核心。
當然。
說起京圈來,自然也就繞不過馮曉剛和趙寶鋼這兩個人。
用沈飛對白夢研的話來說,這兩個人絕對是京圈當中誰也沒想到會發展起來的人。
那一年,二十六歲的馮曉剛退伍,誰能想到竟然是因為一場錯位的愛情。
當時,馮曉剛已在部隊待了六年,靠著從小就鍛煉出來的一張能說會道的利嘴,在部隊混得也說得過去。
可他偏偏以為,有個姑娘愛了他那口怪石嶙峋的牙齒。
女孩父親是話劇團的老同志,發現女兒心裡長草後,準備連根拔除。
馮曉剛想著,這輩子什麼都能慫,唯獨愛情不能慫,於是挺身而出。
後來,馮曉剛就了部隊精簡的名單,從部隊退伍。
如果真有愛情,這還值得。
可馮曉剛後來發現,女孩有心人不假,可心人卻不是他,而是民航工作的一個小帥哥。
等待分配時,馮曉剛曾在西直門看過一陣倉庫,人稱“西梁太守”。
後來,轉業通知下來,他選擇去了燕京城建開發總公司,徹底脫下了軍裝。
軍裝是脫下了,但這口氣沒嚥下。後來這口氣馮曉剛憋了十幾年,被他拍成了《芳華》。
馮曉剛因為愛情離開了部隊,趙寶鋼卻因為愛情找到了部隊。
八四年,趙寶鋼之所以能進入燕京電視藝術中心,除了鄭小龍見他是個可造之材,除了林如為導演幫忙介紹,除了趙寶鋼答應“北視”開出的三個條件之外,相信裡面多多少少也有一個姑娘的原因。
這個姑娘叫丁欣,是粵西話劇團的臺柱子。
當時丁欣幫團裡一個朋友帶點禮物給趙寶鋼,沒想到兩人見面後都哆嗦了一下,那一眼決定了好多的事兒。
那個年代的愛情一共有兩種。
一種是媒妁之言,一種是一見鍾情。
趙寶鋼的愛情很明顯是屬於第二種。
即便那個年代不用有車有房有存款,但基本也要門當戶對。
當時對於他倆而言,主要就是編制問題。
丁欣在話劇團,是演員編,趙寶鋼在鋼廠,是工人編。
這該誰努力打破困境,自然不言而喻。
後來,趙寶鋼在演完《四世同堂》後,就跟導演林如為商量,就算是端茶倒水,能不能讓我留在劇組?
雖然人是留在劇組,但能不能進入“北視”,還得領導說話。
於是趙寶鋼就成了“十項全能”。
劇組缺場記,他就是場記。劇組缺燈光,他就是燈光。就連劇組想吃餃子,趙寶鋼系圍裙就能給包餃子……
導演林如為是個好人,見趙寶鋼手腳勤快、眼裡有活兒、戲也說得過去,就跟“北視”領導班子遞了句話。
當時的領導不是別人,正是剛當“北視”副主任的鄭小龍。
鄭小龍也準備大幹一場,想要招兵買馬,見趙寶鋼是個可用之才,就提出三個條件:
“不許跳槽、不許演戲、不許要房。”
三個條件趙寶鋼如果答應,鄭小龍就簽字。
但就算刀山下油鍋,趙寶鋼也得答應。
如果非要問個為什麼,答案只能是:“因為愛情”。
後來,趙寶鋼成了鄭小龍手下的一員大將,而另一位大將馮曉剛,也徐徐登場。
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後來的故事就很有意思了。
八十年代的最後一年,鄭小龍找來汪朔、李小明、鄭開龍三人吃飯。
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