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命所歸(第2/3 頁)
來事宜,全憑呂卿!”說完又掩面而泣。
呂端連忙說:“請皇后立刻召太子入宮,靈前即位!”
李皇后長嘆一聲,吩咐夏承忠道:“傳旨吧!”
皇后話音剛落,萬歲殿外傳來急促腳步聲,原來是趙恆率眾匆匆衝進萬歲殿,跪倒在太宗靈柩前失聲痛哭。
呂端看趙恆進殿,長舒了一口氣,遂上前一步,大聲說:“奉大行皇帝遺詔,皇太子靈前即位!”
李後拭著眼淚說:“太子即繼位,先皇喪葬事宜,就交由呂卿和新帝吧。”說完又大哭起來。
趙恆哽咽著說:“昭告天下,百官哭臨!”
呂端道:“臣遵旨!”語畢,一面遣人去請眾宰執進宮,一面安排太宗沐浴入柩,待眾宰執到後,共奉太子於柩前即皇帝位。
當夜,劉娥在院中焚香祈禱:願蒼天護佑,保佑三郎順利繼承大位。
第二天,新帝在福寧殿召見群臣,且先一刻來到帷幕內坐等。文武百官在呂端帶領下一一走進大殿,按照朝班的位次站定。但見龍位之上,珠簾高掛,李皇后與新君坐於簾後。
侍衛鳴鞭,新皇升座。內侍周懷政高聲喊道:“眾臣見駕!”
領班的呂端卻紋絲不動,文武百官竊竊私語,階下一陣騷動。
,!
按照皇家喪儀的規定,先皇大喪期間,新皇不能直面群臣,只能隔簾問政。
想那王繼恩掌管大內幾十年,內宮又有李皇后撐腰,若是他們來一個臨時掉包,換了一個人坐在珠簾後面,而這個人又接受了百官的參拜,那就是生米做成熟飯了。不行,這事一定要做到萬無一失。
想到這,呂端上前一步,高聲說:“請皇后升起珠簾,臣要親睹龍顏!”
“什麼?”李後萬沒想到呂端都這個時候了還對自己不放心,當下大窘,竟不知說什麼好。
呂端見狀,心下生疑,又上前一步,乾脆登上了龍座前的臺階,衝著珠簾內喊道:“請把珠簾升起,臣要看清楚新天子後再行參拜!”
李後正要開口,趙恆卻在珠簾內說:“升起珠簾,朕要讓呂相放心!”
珠簾緩緩升起,坐在簾後之人,正是當今天子趙恆。
呂端卻走上前,仔細端詳審視後,又在眾目睽睽之下掀起趙恆的袖管看了看,確定此人沒有易容,亦非他人假扮,這才長長舒了口氣,退下臺階,率領百官,行跪拜大禮,並山呼萬歲!
即刻起,太子趙恆正式成為大宋第三個皇帝,史稱真宗。
真宗端坐在龍位之上,俯視著階下伏拜的群臣,心中升起無限感慨,今日得承大統,難道不是天命所歸嗎?他想起自己幼年時坐龍椅並與太祖皇帝的對話:天子好做乎?由天命耳!
新帝雖已登基,卻仍在孝中。按禮制,天子守孝以月為日,整整一個月,新帝在靈殿中居喪守孝;直至期滿,方才正式坐朝頒旨,進行冊封論功過。
真宗繼位後,即下了幾道旨意:葬大行皇帝於永熙陵,下旨第二年改年號為鹹平。
尊皇后李氏為皇太后。
晉封四弟越王趙元份為雍王;五弟吳王趙元傑為兗王;六弟徐國公趙元偓為彭城郡王;七弟涇國公趙元侢為安定郡王;八弟趙元儼出宮開府,封為曹國公。同時,追封已故的三皇叔涪陵公趙廷美為秦王;追贈太祖長子魏王趙德昭為太傅;太祖次子趙德芳為太保。另封太祖之孫趙惟吉為武信軍節度使。加授同平章事呂端為右僕射,張齊賢、張詠、李沆、李至並參知政事;曹彬為樞密院使。立壽王妃郭氏為皇后。復追封生母李氏為賢妃,進上尊號為元德皇太后。
早在真宗靈前即位當晚,內押班周懷政、劉承規等內侍就將呂端控制王繼恩、叫板李皇后等事宜詳報了真宗。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