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部分(第2/5 頁)
有了這層關係,林子軒不願和崔永原鬧出矛盾,都在一個圈子裡混著,沒有必要,能夠達成一致最好,即便最後談不攏,也算是努力過了。
他聽秦鳴說有希望談下來,就過來打聲招呼,不能太失禮。
“林總,你們不厚道啊。”崔永原看到林子軒,抱怨道。
“這是我們的疏失,我知道後就讓他們聯絡你了,馮導在外地看外景,趕不回來,下次咱們再一起聊聊,尤哥這回出演主持人,是個挑戰,還想著向你討教秘訣呢,到時候可別藏私。”林子軒笑著說道。
林子軒又關心的問了崔永原的病情,不管怎麼樣,面子要做足。
第八百零二章 校慶
林子軒和崔永原客套幾句便離開了,他過來只是表明自身的態度,以他的身份不會和崔永原討論細節性的問題。
再說了,他要是留下,手底下的人有所顧忌,不好開展工作。
作為領導,該消失的時候就要消失,只看最終的結果。
至於能不能談攏,要看雙方妥協的程度,林子軒的態度是不能影響電影的整體效果,否則只能得罪崔永原了。
別看崔永原是火遍全國的主持人,但對好夢公司的影響不大。
林子軒一貫是以和為貴,不過這些年也得罪了不少人,怕得罪人不行,過於軟弱只能成為別人揉捏的物件。
他和崔永原約定兩天後校慶的時候再好好聊聊,緩和氛圍。
京城廣播學院的校慶在九月份,今年是建校四十八週年。
一般而言,逢五逢十的校慶會大辦,邀請著名校友參與,平時的校慶是學生們自娛自樂,不需要校友參加。
今年有所不同,包括林子軒和慕姍姍在內的不少人都接到了校方的邀請。
不是年份特殊,而是廣播學院的領導想要有一番作為。
校領導準備把廣播學院建設成為一所綜合性的大學,並且更改校名。
他們的理由是傳統的學科結構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傳媒教育和研究的需求,需要進一步拓展學科領域,調整學科結構。
樹立“大傳媒”觀念,為報刊、廣播、電視、網路、新媒體提供全方位服務。
所以,為了應對資訊科技和傳媒產業的發展,應該把廣播學院建設成為一所以資訊傳播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
這兩年,在國內的高校中,“學院”升級為“大學”成為一種大趨勢。
“學院”一般指專業性較強的院校,“大學”指綜合性的院校。
一旦成為“大學”,不僅叫起來好聽,在學科專業的設定上,在招生計劃上,在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培養上,在國家的經費劃撥上都有一定的優勢。
高校擴招,學費逐年遞增,學校的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商機無限……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有條件的高校都想升級為大學。
教育部對此有規定,只有硬體和軟體都達標的學校才能批准成為大學,硬體指的是學校的教學設施,軟體指的是教學質量。
京城廣播學院本身是教育部直屬的“211工程”重點大學,有良好的基礎,是國內廣播院校的最高學府,升級為大學問題不大。
重點討論的是改名字,“學院”聽起來就比“大學”低一個層次。
按理說,直接叫京城廣播大學好了,可有人覺得“廣播”只是傳媒的一種方式,不夠全面,應該叫華國傳媒大學,和國際接軌。
也有人表示反對,“廣播學院”在國內深入人心,這個牌子具有歷史和紀念價值,丟掉非常可惜。
“廣播大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新舊校名之間的傳承關係。
為了一個名字,廣播學院以校長的名義向學校的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