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4/5 頁)
為力,只能不斷築堤抬高河岸,飲鴆止渴般走一步看一步。
黃河水清,聖人乃出。倘若真能解決黃河上千年的積患,那可真稱得上是功德無量的“聖人”了。
林寒無意多說:“黃河以及長遠供水的問題暫時先不提,關於短期灌溉供水,其實也並不需要農業裝置費時費力的折騰。”
“林總的意思是……”
林寒微微一笑:“人工降雨。”
氣象局局長忍不住說道:“林總,人工降雨不是萬能的,天上要是乾巴巴的沒有水氣,增雨彈打多少也沒用。”
“降雨彈人工降雨的問題交給氣象部門,至於水氣……交給我們永珍實驗室就行了。”
……
誠如氣象局局長所說,人工降雨並非沒有條件,天上倘若缺少水氣,不管打多少發增雨彈都沒用。
不要說增雨彈了,就是氣象許可權,倘若沒有水氣也只能抓瞎。
林寒當然清楚這點,只是拿農業裝置灌溉兩萬平方公里,效率實在是太低下,不知道得浪費多少時間和精力。
他的想法很直接,就是透過氣象許可權的能力,從其它地方調來水氣甚至是雨雲,送到瑜林市黃土地的上空,讓相關部門打增雨彈來實施人工降雨。
他只負責調水氣,具體的降雨安排交給陝改委和相關部門就行了,省時省力,反正增雨彈也花不了幾個錢,況且陝改委還有大量的財政支援,財大氣粗。
要說水氣哪裡多,當然是海上最多,一抓一大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但瑜林畢竟是內陸城市,去海上調水氣就太費事了。
臨近的地方,也都是黃土高原的地盤,用水大多緊張,經不起調,一調估計gdp就掉了。
所以思來想去,林寒最終決定:去國外調。
……
第312章 地道越境
華夏鄰國不少,僅陸上鄰國就有14個,雖然關係大多都還可以,但也並非處處順心,比如阿三就是華夏天然的競爭對手,經常會發生些不愉快的事情。
印度自然條件優越,水氣充沛,如果方便“調取”的話,林寒當然也不會拒絕印度人民的好意。
但遺憾的是,印度與華夏之間隔著一個廣袤雄偉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四公里,加上氣候嚴寒,水氣根本就調不過來。
而且印度和陝北的距離也相當遙遠,不比到太平洋調水氣更方便。所以就國家而言阿三最合適,但林寒卻並沒有考慮。
與華夏關係不佳,又靠近陝北地區的國家,其實也沒得選了,總共也就只有一家。
沒錯,就是外蒙國。
與網路上盛傳的“外蒙希望加入華夏”的論調正好相反,外蒙對華夏的敵視情緒可以說是十分高漲。在外蒙的一些流行歌曲中,甚至會有“殺華人”這樣的詞彙出現,兩國關係如何可想而知。
其實也不難理解,但凡是分裂產生的國家,彼此關係往往都是比較差的,如朝鮮與韓國,巴鐵與阿三,捷克與斯洛伐克……
這就跟戀人分手一樣,最後的結果往往都是反目成仇,好一點的也是形同陌路。
由於種種原因,在清朝滅亡後不久,被俄國實際控制的外蒙正式宣佈獨立成國,從“華夏”這個概念中脫離了出去。
而後基於樹立對手、整合內部勢力等政治需求,外蒙對華夏的仇視情緒被不斷激化。
雖然如此,但外蒙畢竟承擔了中俄兩國之間的戰略緩衝作用,而且由於外蒙整體較為貧瘠,所以華夏也無意收回,只是在暗中把住了外蒙的經濟命脈,算是留了後手。
從陝北出發,跨過內蒙便是外蒙,外蒙的氣候雖然並不算溼潤,但瑜林暫時也不需要太多的水,短期調一些還是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