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第1/2 頁)
州郡沙門曹都設有都統和維那。靈太后熙平二年令即說到&ldo;州統、維那;又釋靈詢於魏末為幷州僧統。&rdo;上引《魏書――食貨志》也說到州統、州都、畿郡都統、郡維那等。是州郡均設有沙門統和都維那,而縣只設維那,上引《魏書――食貨志》縣級就僅列了維那。
寺院則由上座、寺主、維那管理。
魏孝文帝太和十年有司上奏中就說:重被旨,所檢僧尼,寺主、維那當寺隱審。又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沙門統惠深上言中說:諸州、鎮、郡維那、上坐、寺主,各令戒律自修,鹹依內禁。是上座、寺主、維那為主管寺院的僧官。他們也服從上級僧官的旨令。
北朝僧官,從中央至州郡(鎮)、縣以及寺院都有設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佛教管理系統。
―――――――――――――――引自《中國全史――魏晉南北朝宗教史》
=
佛學有關知識:
從北魏到唐初,由於還沒有傳宗定祖之說,所以當時還不成為宗派,而是稱為學派。
地論學派:
中國佛教學派。亦稱地論宗。以傳習、弘揚《十地經論》而得名。其學者稱地論師。
《十地論經》這部十二卷的經書在北魏永平初年由勒那摩提與菩提流支合作譯成。兩人觀點相違,因而從學者形成南道、北道兩系。南道系傳自勒那摩提,創始者為慧光;北道系傳自菩提流支,創始者為道寵。北道系人才不如南道系多,後融入攝論學派。
楞伽學派:
即後來的禪宗。以研習《楞伽經》而得名。傳說菩提達摩將四卷《楞伽經》傳授于慧可,慧可結合自己心得對這本書進行了闡述。此後他的弟子僧璨攜帶此經苦行,只走鄉間,不進城邑,傳承者道信,後又傳弘忍。這個學派以四卷本《楞伽經》為印證,著重口說,不重文記。
=
達摩禪師並不是中國禪宗創始人,也不是少林寺的創始祖:
較佛陀禪師晚至魏都的,是菩提達摩禪師。關於菩提達摩的記載,最早的出於《洛陽伽藍記》與《續高僧傳》。《高僧傳》及《魏書――釋老志》皆無記載。可能菩提達摩在北朝未受皇帝及權貴的重視,故聲名不顯。但後世卻把菩提達摩奉為禪宗創始人,這當然只是傳說而已。
據《續高僧傳》,菩提達摩是南天竺婆羅門種,為僧後特善禪學。於劉宋時(公元420到479年)乘船來到中國南方,最後到了北魏,以禪法&ldo;開化魏土,識真之士,從奉歸悟,錄其語誥,卷流於世。自言一百五十歲,遊化為務,不測於終。&rdo;
達摩以《楞伽經》為禪要,他授與得意弟子慧可的秘要即四卷《伽楞經》。達摩又提出&ldo;二入四行&rdo;的修行方法。二入,指理入和行入。理入指教理的思考,要求&ldo;舍偽歸真&rdo;與&ldo;凝住壁觀&rdo;行入,指按佛教的教義實踐,凡有四行,即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也就是教人去掉一切愛憎情慾。
菩提達摩未得皇帝及權貴的重視,但在民間影響還是很大的。道宣說:有菩提達磨者,神化居宗,闡導江洛。大乘壁觀,功業最高。在世學流,歸仰如市。最能傳達摩禪法的是慧可與道育,二人跟達摩四、五年,達摩感其精誠,誨以真法。所謂真法,亦即上述之二入四行法。尤其是慧可,達摩禪師以四卷《楞伽》授可,曰:&ldo;我觀漢地,唯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rdo;則慧可更能真傳達摩之禪學。
慧可後在東魏天平初(公元534年)到了鄴都,弘傳禪法,但當時有些學者對慧可所傳學說不理解,便發生爭執。如道恆是當時著名的禪師,徒眾上千,竟稱慧可之說為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