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復活的洞天福地(第2/2 頁)
但是這件“量天尺”,居然是一件剋制君臣的法器。
帝王德行有虧,以尺打之,消其皇氣,重立帝皇至尊;佞臣德行有損,以尺斬之,另立周天名臣。可謂是上打昏君,下斬佞臣,卻絲毫不沾因果。
“大禹雖然是五帝之一,但是他怎麼會和這種寶物牽扯上關係?”
他百思不得其解,右足一頓,已經破開重重空間,回到陰曹地府中。
內事不決問張載,外事不決趙公明!
在林白軒的心裡,凡是有不明白的事情,問這兩個素以公正嚴明著稱的仙人,應該會得到一個靠譜的解釋。
剛來到泰山東嶽宮,正在高談闊論的趙公明和白澤一起轉過頭來。
“喲,居然是這東西……”
趙公明接過量天尺,饒有興致的打量了半晌,順手又扔了回來,“這東西居然還能留到現在?”
“這不奇怪!”白澤解釋道,“這東西並非天道至寶,而是以功德祭煉而出。除非三界崩壞到連秩序也不存在,沒有了帝王將相,這件法器才會徹底消失。”
“這東西你在哪裡找到的?”趙公明好奇的問道。
“金庭山撿的!”
“撿的?”趙公明認真的抬頭看了林白軒幾眼,“下次撿東西的時候,記得叫上我一起!”
林白軒呵呵一笑,問道:“公明兄,這到底是什麼玩意兒?”
“具體功用不知道,但是大禹曾用它度量黃河水位。”
“度量水位?不是定海神針嗎?”
“定海針是大禹成道之後用凡鐵隨手所煉,但是這東西卻是三皇耗盡無數心血,取火雲洞的石中玉,以木中火、爐中火、空中火,耗費十載淬鍊而成。定海針如何能與其相比?”
趙公明細細解說一番,林白軒這才明白過來。
當時大禹並未功德成道,也沒有成為五帝之一。帶著一腔熱血,接過了父親鯀的治水重任,行走天下,誓要平定水患!
他的壯舉感天動地,有龍龜負河圖出水,指明天下水文;又有伏羲氏借其玉尺,助其丈量水深;更有應龍、瑤姬等神明親自出動,化作人類,相助大禹治水。
而這把量天尺,就是伏羲借給大禹的玉尺。
此寶握在手中只有一尺二寸。但是一旦施展開來,上可度天,下可量地。
大禹只是把它當做度量水文的法器,實際上由三皇煉製的寶物,有著更加特殊的功效。
聽完趙公明的解釋,林白軒立刻知道這把量天尺該送給誰了。
“這些年虧欠他良多,一直想要報答一二,如今終於找到合適的禮物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