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1/2 頁)
&ldo;如果死者是急著要去見一個人,又不在家裡見。&rdo;我說,&ldo;這是個很講究衛生的女人,那麼她就有可能急著踩在凳子上換好鞋子,然後去外面見。天氣冷,穿得少,見面的地方不會太遠。&rdo;
&ldo;有道理。&rdo;大寶轉了風向。
我開啟幻燈片,接著說:&ldo;還有第三個疑點,就是死者的一些不惹人注意的小損傷,大約有三處。第一處,是死者右手中指近側指關節的脫位。請大家注意,只有脫位,沒有骨折。那麼我們知道,指關節是橫平面的,也就是說,只有在橫向平面的作用力,才會讓指關節脫位。如果是墜落導致的摔傷話,無論怎麼摔,作用在右手中指都是縱向的作用力。而且,其他手指並沒有任何損傷。總結一句話,墜落無法形成這一處小的損傷。第二處,是死者雙側手掌掌心都有縱行的、細小的表皮剝脫。這些細小的、縱行的表皮剝脫,平行排列,間距一模一樣,非常規則。這隻有雙手同時抓握一種表面有規則縱行突起的物體時才會形成。結合現場地面的情況,更不可能是摔的。在我的腦海里,我覺得她是抓握了類似螺紋鋼的東西,而且抓握力很大,才會形成這樣的小損傷。可是,在死者家裡的照片上,我們沒有看見類似螺紋鋼的東西。&rdo;
&ldo;確定沒有。&rdo;林濤說。
&ldo;第三處是死者腳踝內側的小片狀皮下出血。&rdo;我說,&ldo;這損傷微小,不容易被人重視。它是由表面光滑、柔韌的物體造成的,比如徒手。而且,雙踝內側的損傷是不可能在墜落過程中同時形成的。我們接觸的高墜現場很多,絕大多數都是經過工作後找不到任何疑點。而這起案件,雖然根據目前情況可以有合理解釋,但仍有諸多疑點是不能解釋的。所以,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勘查現場。&rdo;
&ldo;沒問題。&rdo;趙局長說,&ldo;你們繼續工作,我們的法律手續暫時不辦,等你們最終的結論。&rdo;
&ldo;你準備怎麼查?&rdo;我和林濤站在金娟所住的樓房底下,一起仰頭向上看去。
&ldo;我堅信她的起跳點不在自己家裡。&rdo;我說,&ldo;出門換鞋,還要具備高墜的高空條件,想來想去,就只有房頂了。&rdo;
&ldo;居民樓的房頂能上去嗎?&rdo;林濤說。
&ldo;試試唄。&rdo;我說。
體重決定體能。林濤爬到樓頂時候毫無變化,而我卻扶著扶手氣喘吁吁地指著面前的樓梯說:&ldo;看……看到了吧。不是所有的樓房房頂都不好上的。現在很多樓房為了方便住戶到樓頂曬被子,都有樓梯直接通向頂層平臺,這……這就是。&rdo;
沿著半層樓梯走到盡頭,穿過一個小門,果真就是一片開闊的樓頂平臺了。平臺上橫豎拉著很多繩子,果真是給業主提供的曬被子的空間。
我放眼望去,樓頂的周圍是一圈不高的矮牆作為防護的安全牆。可能是因為矮牆太矮了,又或是嫌光禿禿的牆太醜,所以房地產商在矮牆的上面加設了一圈鋼筋。可是因為太遠,究竟是鋼筋還是螺紋鋼也看不清楚,於是我急吼吼地要往矮牆邊沖。
林濤一把拉住我說:&ldo;別動,有問題!&rdo;
不同的專業,關注點果真是不一樣的。法醫關注致傷工具,痕檢關注地面痕跡。我在想早點知道真相的急切之下,差點兒忘記勘查的規矩了。
林濤站在小門的門口,對著地面左看右看,變換著自己的姿勢看,看了半天,直到我徹底不耐煩了,他才慢悠悠地開啟了勘查箱,拿出鞋套、手套和帽子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