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雛形(第1/2 頁)
許婧等何易吃完,給他付了賬,把他送出城中村迷宮,揮手道別,回家休息。
她對何易印象不深,記得是在自己組內做舞美的小孩兒,很漂亮,連她的女主角休息時都會故意去找何易閒聊。
但她那時太忙了,一個人挑一個組的擔子,演員還有休息的時候,導演完全是沒日沒夜,累得分管審美的腦細胞全部湧到腦門上,扶貧支援額葉區,兩眼一睜美醜不分,世界只剩下好好幹活的和給她添亂的。
何易當時給她最大的印象是女演員之間有個什麼情緒問題人際問題,把他叫過來,都不用說話,往旁邊一站,十分鐘女演員快速充電完畢,又能投入使用。
不過這回見到何易倒是給了許婧新想法。
她掏出手機翻翻翻,翻到衛茹給她發的資訊。
她今天問過殷筱曉設計團隊的事,公司固定合作的幾個外包聯絡方式都發給她了,但許婧回想自己看的那些劇場錄影,覺得不太行。
反正都是外包,不如找自己熟悉的,有錢也讓自己人賺。
只是畢業大戲的那波人,同級的基本都已經參加工作,時間上不寬裕,低年級的她本身聯絡就不多,也就一個衛茹,陰差陽錯因為蔣繼明聯絡上了。
許婧的指尖無意識在螢幕上敲打,打定主意後收起手機,躺倒睡覺。
第二天許婧上班,第一件事,把昨天趕工出來給楊東健的策劃擴寫,應付上級的虛詞大詞套話統統刪掉,概念落地,需求落地,然後發給衛茹。
知道她上午可能不會醒,留言也不客套,直接問她接下來三個月有沒有檔期,手頭有個專案,然後把童願的外包標準價目表發過去。
許婧考慮過,導演編劇舞臺監督肯定得她自己來,還需要一個舞美設計,一個造型設計,一個燈光設計,一個音效設計。
衛茹之前在她組裡演的是小配角,戲份不重,後來發現做服化的女孩子只有一個人,管七八個人的服裝和造型,忙得腳後跟打後腦勺,就主動去幫她看衣服,也算半個助理。
許婧當時看到之後就記住了,衛茹是個願意做事的,有責任心的人。
本來她也想過在省話混出頭之後能拉著這幫老同學再一起做一個什麼戲,熟人局,懷念懷念青春歲月。
現在省話是沒了,只有一個瀕臨倒閉的小破公司,做的還是兒童劇。
但是嘿,誰說底子差就不能再聚呢?
許婧心態好得很,底子越差,能來的才越是自己人。
訊息發完衛茹果然沒回,許婧也不急,等回覆的時間開始理本子。
導演寫本子和正經編劇不太一樣。許婧見過他們戲文專業的同學寫本子,對文字懷有非常崇高的敬意,經常自己給自己寫沉醉了,寫寫改改,完美主義者很多。
導演就不太一樣,導演寫本子比較……怎麼說,比較功利,起碼許婧是這樣。文字的優美她不懂,精妙的結構她稍微能欣賞一點,但總體還是經常被戲文的同學罵是塊木頭。
許婧腦內首先有個大概的需求,還是之前跟楊東健提的,她要做一個親子互動的劇,要有父母角色,孩子營救,臺上臺下的遊戲互動環節,最後大團圓結局。
這樣的需求基本可以組成一個最簡陋的框架,然後許婧就開始往裡填東西:
最經典的三幕式戲劇結構,為了節約成本也要遵循三一律,時間、地點和行動一致,即劇情時間不超過一天、一個固定場景和只保留一條情節線;
山海經的背景,什麼妖怪比較有名,什麼妖怪比較有趣,什麼句子比較經典上口,可以直接摘來引用;
還有角色,父母最好有點小毛病,引起小朋友共鳴,但也不能太壞,不然家長不高興,小朋友加點小愛好,最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