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武俠修真 > 龍困淺灘格局如何化解 > 第149章 衍聖公

第149章 衍聖公(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武俠修真小說: 蓮花樓之九天應龍灌這江湖一碗酒蓮花樓之前世今生女魃:我家少主被人拐走了生活的橄欖枝追風樓綜武:大離逍遙王,群魔震驚退休魔藥教授轉職養花江湖有酒名為愁盜中盜,計中計綜影視:一線生機無名之劍客驟變風雲情超級醫武系統廢材修仙十年風雨刃含霜守襄樊吳長彥:武學海洋中的孤舟蓮花樓之我有房車系統我在武俠諸天有旁白

平度是孔有德的家鄉,孔有德找不到仇人就把家鄉屠滅,未免太喪心病狂沒有原則。歷史上的孔有德是一個相當有原則,相當良善的人。

他投降滿洲後依靠自己的影響力保護漢族奴隸,因此受到皇太極斥責;

在討伐南明的過程中保護有骨氣的明朝官員,被他們指著鼻子大罵也不生氣;

拒絕接受大貪官,大敗類黃朝宣投降,理由極其幼稚:“如果我接受你的投降我就必須保護你的生命財產不受傷害。你是一個作惡多端人神共憤的敗類,我必須把你殺掉伸張正義。”那分明是幼稚孩子才做的事,他大可以先接受投降再翻臉算賬,可是他沒有那麼做,因為那麼做不講原則。

如果孔有德真的屠滅家鄉平度,他更不介意殺光潮水村製造臭村,更不介意手下士兵在黃縣,在召遠縣,殺人放火姦淫擄掠,可我卻沒有在網上找到類似記載。所以說平度慘案非常蹊蹺,作為孔有德的罪證並不可靠。慘案最大受益者反而是全家一人不損的崔氏,顯然不合常理。

清朝初年文字獄還未推行,史官們還保留著幾分熱血公正,他們力所能及的追求記錄的準確性,雖然不敢對主子清朝的殘暴詳細描述,但是會據實簡寫。

登州之亂後平度一帶距離孔有德最近的,有證可考的大屠殺是發生在順治年間的於七反清暴動。清廷調九省之兵,動用紅衣大炮歷時十三年方才鎮壓下去。在鎮壓的過程由於漢族儒生程玉墀背叛帶路(讀書明理是放屁,儒生自古多敗類),清兵抄小路出現在於七軍背後前後夾擊,漢人起義軍拼死抵抗,戰況極其慘烈,首領不是戰死,就是自刎,無一投降。史書稱:“屍成山,血成河,時值天降小雨,血流蜿蜒數十里,直流到‘接官亭’附近,聚成一血泊。後人將此亭稱為血灌亭或血濯亭。”

戰鬥結束後清軍開始對參與造反百姓株連九族,棲霞、萊陽幾被屠絕。

《萊陽縣誌》記載:“大軍抵萊陽,供應浩繁,及東過南務,即大肆屠殺”。

清人自己編撰的的縣誌稱:“清兵進剿,進入於七勢力所及之區,便開殺。”

那種屠殺不是軍紀不嚴,而是按照軍令有組織屠殺,一進萊陽見人就殺,不問青紅皂白。

《平度縣誌》記載:“於聘三,古莊人,少孤,讀書明大義,以清初東人之禍入登萊青道幕,”“時有令兵過麻蘭即屠殺,聘三泣求過小姑河(平度與萊陽的界河。清軍將領帶兵走到平度縣麻蘭就下令開始屠殺百姓)然後殺,及渡河又求緩誅,將軍怒,乃跪求一箭地內暫勿殺,許之。聘三前驅驟馬彎弓大呼,使百姓速逃,用的是逃奔得脫者無算。”大屠殺後“農人至春耕時,往往於土中得血塊。”

順治年間的縣誌如此有骨氣,政府的暴行都敢明目張膽化為文字偏偏沒有記錄孔有德暴行,可見孔有德在山東搞屠殺的傳聞不可信。

九月初一日,明軍各路十幾萬大軍俱至登州開始圍城。

登州三面環山,北面向海,城池由孫元化鑄就,堅固無比可防重炮轟擊,形狀奇特可以充分發揮火器的威力,堪稱鐵壁銅牆。

登州城上擁有二十幾門紅夷大炮,三百餘門大將軍炮,火力強大防守森嚴。孔有德熟讀兵書久經沙場,頒佈多條嚴令:

城中衢路不許遼人以外者任意行走,違者斬;

每垛夜間均以五人防守,按更輪替,傳箭警睡;

不時縋人至城外夜巡。

明軍身處城外平地,為避免遭敵夜襲,威逼來大批山東百姓,迫使他們日夜勞作以數日的時間構築一道長達三十里的圍牆,其高如城,東西兩端俱抵海。

陳洪範、劉澤清率步兵守西牆,吳襄、靳國臣等率騎兵接應;

劉良佐、鄧玘等率步兵守南牆,金國奇、祖大弼

目錄
大齊匹夫綜武:武當小師叔,領悟劍之大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