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尾聲(第1/3 頁)
自己該定怎樣的國策?
呂布突然間有些迷茫,在大乾時,呂布雖然是當皇帝,但當時的做法多是效仿古代君主以及一些來自父親呂伯雍的觀念,哪怕國家經營的不錯,也只是大漢的翻版而已。
但如今呂布歷經數個完整的人生,已經做過一次天子,經歷過完全不同的兩個時代,同時還有在大漢的見聞。
隨著見識和經歷的增加,呂布也開始發現很多自己上次做天子時的不足,他要建立一個完美的國家,根據自己這幾世經歷。
首先要明白一點,如果單憑中州這片土地,哪怕再肥沃富足,也是有極限的,就跟耕地一樣,就那麼多,農耕能夠帶來的財富是有限的。
所以工、商的使用或許就是搶過的一條途徑。
就像南方這些義軍,靠著海上貿易,生生攢出能夠與朝廷抗衡的家底,而這也是隱患,如果商不加以制約,是會形成能夠與朝廷抗衡的力量的。
所以在呂布的新政之中,首先明確了商的重要性,但同樣也對商做出了嚴格的限制,比如商人的稅賦是最高的,光是這一點,就差點讓南方再次暴動,但呂布沒有妥協,這只是最基礎的,也是必須的,敢反對就拿命來反!
而後商人的護衛數量也有嚴格限制,不管以何種方式,只要商人護衛力量超過界限,直接抄家滅門!
最後,商人不得以壟斷的方式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一旦發現,抄家滅族。
這是呂布給商人上的枷鎖,但同樣也有鼓勵政策,在海外受到欺負,可以直接向朝廷報備,王旗所致之處,但有冒犯,雖遠必誅,相比於深入沙漠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在有了明確航線的情況下,水軍出擊的耗損反而會少很多。
此外在不觸犯朝廷律法的前提下,商人也會獲得一定的優待,比如一些朝廷特供的東西可以容許商人享受。
這是呂布第一次接觸海洋經濟,所以鼓勵和約束的同時,也是一步步試探,他想看看這些是否適用於大漢。
另外就是對工的鼓勵了,希望工匠們能夠做出更快、更大適合航海的船隻以及適合船上作戰的弓弩。
民生方面,呂布對百姓算是比較寬厚,亂世之後需有大治,這種情況下,朝廷只要維持最基本的只需,輕徭薄稅,百姓自行發展便好。
在呂布這種政策之下,中州大地以極快的速度恢復著生機,不過短短十年,中州已經物阜民豐,再無當年那百廢俱興的景象。
同時這十年來呂布也沒有放鬆對滿朝的警惕,一直在積極備戰滿朝,六十五歲的呂布,依舊健朗,為了以絕後患,呂布讓太子臨朝監國,自己親自出徵塞北大漠,若自己不幸罹難,就由太子直接接替他登基。
這一次,呂布雖然知道徹底滅絕滿朝不太可能,但還是做足了準備,而滿朝這些年也恢復了一些元氣,與呂布在邊塞一場大戰,終被呂布所敗,接下來雙方從東韓打到漠北,直打的屍橫遍野,呂布以年邁之軀,三次殺入滿朝王庭,斬了滿朝皇帝。
直到第四個皇帝率領滿朝殘部深入漠北千里之外,呂布後勤實在難以供應,呂布方才率部而歸,去時六十五,歸來時卻已經是七十歲高齡。
不久滿朝降表送來,呂布雖然不忿,但這十年來中州積累被他打空了大半,的確不適合繼續追討,也只能暫時放下。
歸來之後,卻得到九兒病死的噩耗,呂布一時間有些麻木,這一世九兒算是過得不錯,沒受什麼苦,但呂布常年不是征戰就是治理天下,與妻兒相距的時日不多,甚至連妻子最後一面都未能見到。
他在九兒的墓前住了三個月,三個月後,呂布出來,將帝位傳給太子,但卻並未歸隱,他要看看世界之大,在不顧群臣勸阻後,帶了張光耀、劉開達、謝仁松等老部下駕船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