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第1/2 頁)
在軟體的幫助下,翻譯速度快上了許多。
郵件確實是bandai公司寄來的,上面的大概意思是這樣,bandai很看好《death-note》的簡略指令碼,覺得設定非常新穎,人物情節等等拿捏的也相當不錯,但礙於日本現狀,至少要看到一個正規詳細的小段指令碼才可以向上審批,這樣,也方便製作組做成企劃案,所以,bandai方面讓任昊出示幾個詳細的分鏡場景指令碼,供審核檢閱。
從英文指令碼不難看出任昊是個外行人,或許是怕他不懂,下面也寫出了關於分鏡指令碼的定義與寫法。
落款處,bandai給了他一個審核組的郵箱地址,說以後寄信到這裡,主站郵箱流量太大,加之不是專門用來做動畫審稿的,所以,很可能會遺失信件。
「這麼複雜?」看完信件的任昊抓狂地揪揪頭髮:「還要什麼分鏡指令碼?」
略微研究了一下郵件上的詳細說明,任昊恍然大悟。他原本以為中國的劇本就是日本的指令碼,只不過叫法不同而已,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日本的動畫指令碼家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因為動畫裡沒有活生生的演員可以靠演技臨場發揮,主要就是指令碼與監督(導演)制定一切,所以,指令碼要體現出的除了詳細情節走向外,還有很多很多細枝末節,比如,人物細微表情變化,具體到每個字的日語對話,簡單環境描述等等等等。
這些細節的東西,似乎一個都不能少。
第27章 扇扇子……
一個人對著電腦呆呆坐了幾分鐘,忽而,任昊想著這些文字說明都是用英文寫的,應該不是那麼省力,自此,也稍稍能看出bandai對《death-note》似乎還比較關注,這讓任昊有了初步的信心,可卻說,分鏡指令碼真不是那麼好寫的。
誠然,前世的任昊著迷於動畫,對其中的情節走向、人物關係等,都記得很清楚,然而,他僅僅只是個普通人,即便記憶力再強大,也無法將每集動畫那一句句人物對話、人物表情都記住吧?
bandai這回可給任昊出了個大難題。
將郵件內容複製到word,斷網,關電腦。
用一個舒服的姿勢靠在椅子背,任昊手間來迴轉起原子筆,對著記事本擠出一絲苦苦的笑容。
回想當初做出版編輯的時候,任昊也時常動筆寫一些零零散散的小說,洋洋灑灑幾萬字,根本不費力氣。但小說終歸是小說,作者可以無憂無慮地用大量文字堆積起一個複雜的故事。
動畫卻不行。
兩者截然不同的是,動畫不論故事的複雜與否,不論世界觀的龐大與否,都需要做到關鍵的一點――用最簡潔的方式將想描繪出的東西、必須闡述的東西,完完全全地表達出來。
因為一個每集二十分鐘左右的動畫,絕不能把時間浪費在解釋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上。
打個比方來說。
小說中兩個老友偶然在一個偏僻倉庫中碰面,因為需要,小說作者一般會交待下兩人為什麼會巧不巧地來到這裡,兩人的心理活動,來這裡的目的等等,這些可以用旁白模式敘述,也可用對話流的方式慢慢引出。
但動畫不行。
動畫要用一個一秒種的分鏡交待兩人為何到了此處,比如畫面中出現其中一個人的手機,上面寫著「來xxx倉庫,你姐姐被我們綁架了」,然後這個鏡頭還要加上人物的表情,表現他此時的心理,或鎮定,或緊張,還要有他動作,比如手在兜裡,口袋邊露出一把小刀,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兩個老友要用最簡單最直接的對話讓對方也讓趴在電視機前的看官們,知道一些必須知道的東西。
小說幾萬字,動畫幾秒鐘。
無疑,這些都是指令碼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