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5 頁)
其作品要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方能觀看到鏤刻的內容,故被歷代稱之為“絕技”。
中國微雕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微型雕刻。
戰國時的璽印小如累黍,印文卻有朱白之分,就是微雕用在實際中的例子。
初中課文曾經摘錄一篇王叔遠的《核舟記》,也是中國歷史上微雕藝術的經典之作。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微雕技術也是蓬勃發展,進入一個鼎盛時期。
微雕作品越來越小,雕刻難度也越來越大。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微雕大師常世琪特能在一根頭髮絲上雕308個字,只有放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讓人大開眼界。
相比之下,這塊巴掌大小的玉簡密密麻麻刻上了十多萬字,似乎遜色了一點。
但是看玉簡的成色,應該是周朝時期的古玉。
當時的微雕僅僅是處於萌芽階段,這種微雕技術可以算是逆天的存在!
就算是一個笨蛋,也能知道這塊玉簡的不凡之處了。
第8章 上工治未病
鄭翼晨從房間裡拿出紙和筆,左手拿著放大鏡,仔細閱讀並抄錄玉簡上的文字。
《黃帝內經》分為《靈樞》和《素問》兩個篇章。
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鉅著。
從戰國時期一直流傳至今,早已成為學醫人士必讀的醫家經典。
這部書中的文字可以說是字字珠璣,歷代名醫都必定會下苦功鑽研。
近代更有一個醫生只憑一部《黃帝內經》就享譽一方,成為一代名醫。
鄭翼晨上大學時也曾經花費很大的功夫去閱讀這部深奧晦澀,十分難懂的醫書。
每一個文字,每一個段落他都有認真研習。
現在他床頭還放著一套明代名醫張景嶽編寫的《類經》,閒來沒事就翻閱一下,偶有所得,抄錄成章。
因此他抄錄這些熟的不能再熟的文字時,基本上是看到句首的第一個字,就能將這段話寫下來,沒有半個錯字。
抄錄這些文字,對他來說就是一個複習中醫經典的過程,他口中哼著小曲,非常輕鬆自得。
就這樣,他勢如破竹,一口氣抄錄了《上古天真論》,《陰陽應象大論》,《五藏生成篇》等篇章。
在他抄錄完《三部九侯篇》後,終於出現了阻礙,望著下一個篇章的名字,蹙眉沉思:“望……氣……篇?《黃帝內經》有這一篇嗎?”
他本來對自己的記憶十分有信心,《黃帝內經》中絕對沒有這個章節,這時也不禁產生了動搖,思來想去,他走到屋內,搬出了那套放在床頭,有一個枕頭高的《類經》,開啟目錄仔細查閱。
“的的確確,沒有這個《望氣篇》啊。”他疑竇叢生,不過還是決定繼續抄下去:“看看寫的是什麼內容。”
抄完《望氣篇》,下一篇叫《窺神論》,也是流傳至今的《黃帝內經》沒有的。
《望氣篇》和《窺神論》主要就是簡述如何望人神氣,預測人體體質之虛實寒熱,疾病病位之深淺。
最後的附錄文字,還記載了一篇呼吸吐納之法,練習之後,能輔以增加眼部神氣,能一眼窺破病者隱疾。
書中還將這三者結合起來,起名為“天子望氣術”。
黃帝本就是華夏五千年來第一位帝王,這門神氣的望診技術,叫這個名字,也算恰如其分。
中醫治病,注重望聞問切四診合參。
《望氣篇》和《窺神論》則完全推翻這種醫學理論,只需要一個望診,就能辨證論治。
鄭翼晨不由得咋舌嘆道:“只要看人一眼,就知道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