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5 頁)
油價來算,全球每年需要為目前各種交易模式與消費模式支付萬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全球政府為石油工業每年補貼的3 000億美元。
現在更有趣的交易模式是,印度的棉花運到日本,製成布料,再運到中國被製成成品,然後由沃爾瑪出售給美國人,變成他們從頭到腳的行頭。而一艘裝載美國大豆的巨輪抵達中國港口後,這些美國大豆迅速被運輸到中國的大豆加工基地,加工成豆油與豆粕。豆油進入了中國餐館,而豆粕到了中國農業養殖戶手中;再隨後更重要的是,中國農業養殖戶和加工廠迅速把製造出來的大量雞肉裝上巨輪,快遞到美國人的餐桌上。同樣,日本的造紙商大量消耗了中國木材後,再以具有附加值的方式把紙製品出口到中國。一架飛機在每噸貨物上的能源消耗是輪船的50倍,中國的大蒜與鮮花透過空運到達日本,日本的化妝品再透過這種方式到了中國女性的手中。
總之,全球化帶來了更明確的生存理念—大量本土農業的消失,跨國公司的生存空間,水資源、醫療設施、土地等公共資源的私有化,媒體角色傾向性的轉變,世界範圍內的無聲軍備競賽,對沖基金價值觀的全球控制力,全球農業領域的“孟山都”的最終奮鬥,壟斷醫療與私人保險業的第三種力量,生物物種單極化的傾向。
中國現在每年消費的2/3的大豆需要由全球市場供應。如果中國人要做到大豆供應全部自給自足,那就需要增加億畝土地與大量水資源。現在中國人已經成功地佔用這億畝土地與大量水資源,完全改造成了世界製造業出口基地,製造出比大豆更有附加值的鋼鐵、電冰箱、服裝、電機、水泥等多種產品。美歐地區的確是太“可愛”,每年向各自的農場主們提供高達1 000億美元的補貼,拿發達國家所公認的低附加值農產品來參與全球化。
今天人類從未面對過而又即將面臨的,是承載人口的能力問題,地球與地球上的水資源,今後到底能夠供養多少人口?1999年10月,人口突破60億,到2020年將突破80億。不過美國的貨幣主義的創造者米爾頓·弗裡德曼倒是提供了一個較優的水資源分配方案—誰出的錢多,誰就應該獲得水資源。
中國人現在承包了全球製造業的加工環節,印度人承包了呼叫中心、醫療服務、軟體設計等服務業,美國人則從事金融產品開發與農產品供應。現在全球近70%的水資源消耗用於農業灌溉,如果要解決20年後的人類糧食需求,那20年後用於農業的水資源將在目前的基礎上翻番。2001年,我曾上書中國高層,希望中國能建立以石油、黃金、森林、農田、水資源以及稀缺礦藏為儲備的人民幣貨幣支付體系。現在美國人用玉米提煉出乙醇來開車,歐洲人用棕櫚油來發電,丹麥人開始向納稅人收取“二氧化碳稅”。美歐政治家們現在開口閉口都在講的“環境貨幣”將在未來發行。到那時,長期獲得美歐政府幾千億美元補貼的農業,就是新技術型“環境貨幣”產業了。9年前,我還講了一個小故事,叫《種桑養蠶》—
很久以前,一個大國的皇帝命令大臣們都必須穿絲製衣服,而在自己的國家內只准種糧食,不準種桑樹。這個國家的絲價就猛漲。於是,其他小國就紛紛種桑養蠶而不種糧食,樂得賣蠶絲賺銀子。過了幾年,這位皇帝又命令大臣們只能穿布衣,並不準賣糧食給其他小國。這樣一來,這些小國的人就紛紛餓死,而這位皇帝就輕易“賺取”了這些小國。
真實的未來世界會發生什麼?那也應該是全球化天堂中的事情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未來的通貨緊縮
菜價、汽車價格、理髮價格、土地價格、政府債務、企業債務、融資成本等一切商品價格和債務支出等可以完全合併成一體—自然商品價格。而工資收入、債券收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