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從內蒙多倫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橡膠材料專家張立群(第1/4 頁)
院士出生地
張立群院士,1969年2月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多倫縣。
多倫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盟東南部,東部和南部分別與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豐寧滿族自治縣、沽源縣接壤 。
多倫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活動 。
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皇帝舉行“多倫諾爾會盟”,漠北蒙古正式歸附清朝中央政府 。
民國二年(1913年),廢多倫諾爾撫民廳,設為多倫縣 。
1950年8月,多倫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隸屬察哈爾盟。
1958年10月,隸屬錫林郭勒盟 。
多倫縣文化底蘊深厚,多倫諾爾會盟後,成為蒙古地區“藏佛教之都”,建有匯宗寺、善因寺等寺廟,對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的傳播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
多倫縣曾是“旅蒙商之都”,旅蒙商在此聚集,商業貿易繁榮,促進了不同民族間的經濟交流和文化融合 。
作為“民族手工業之都”,多倫的民族手工業發達,如蒙古族傳統的服飾、飾品、皮具製作等工藝精湛 。
1933年7月,愛國將領吉鴻昌帶領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發起多倫戰鬥,經過五晝夜浴血奮戰收復多倫。
這是“九一八”事變後,中國軍隊首次從淪陷區奪回失地的成功戰例 。
出生地解碼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多倫縣,對張立群院士的成長與成就有深遠影響。
多倫縣是多民族聚居、多種文化交融之地。
蒙古族、漢族等民族文化在此碰撞,藏傳佛教、伊斯蘭教等宗教文化並存。
這種多元文化環境培養了張立群開放包容的思維,使其能從不同文化中汲取靈感,為科研中的跨學科思考奠定基礎。
多倫在清朝康熙年間因“多倫諾爾會盟”聞名,曾是“藏佛教之都”“旅蒙商之都”,商業貿易和宗教文化繁榮。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張立群從小受到薰陶,培養了他對知識的尊重與追求,激發了他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多倫縣地處溫帶大陸性氣候區,自然環境較為惡劣,冬季寒冷漫長,風沙較大。
這樣的環境塑造了當地人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性格。
張立群在成長過程中深受影響,面對科研中的困難和挑戰時,能保持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堅持不懈地追求科研目標。
多倫有廣袤的草原、河流等獨特自然景觀,能讓人親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
或許正是這種對自然的觀察與思考,激發了張立群對科學的興趣,引導他探索自然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為其投身科研埋下了種子。
多倫縣雖地處相對偏遠,但重視教育發展。
當地學校為張立群提供了基礎教育,培養了他的學習習慣和基礎知識體系。
老師們的教導和鼓勵,讓他在學習道路上不斷前進,為日後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
張立群對家鄉有深厚的感情,家鄉多倫也以他為傲。
這種情感紐帶成為他努力奮鬥的動力之一,讓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斷進取,希望為家鄉爭光,用自己的成就回報家鄉的養育之恩。
院士求學之路
1986年9月—1990年7月,張立群就讀於北京化工大學高分子系橡塑工程專業本科
1990年9月—1992年12月,張立群在北京化工大學高分子系材料成型加工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
1992年12月—1995年12月,張立群在北京化工大學高分子系材料學專業攻讀博士研究